第90章 正好是个好机会

看着毛遂离去,夫差转向众将士说:“诸位将军,我们吴国隐忍多年,先王日夜梦寐以求伐楚之日,今天终于到来了。”

“吴国必胜!”众人齐声欢呼。

夫差接着点名:“孙武何在?”

“老臣在此。”孙武坚定地应答。

“给你八万大军,吕步、英布为副将,务必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遵命!”

“公孙雄、汤和,你们负责抵御越国的骚扰。”

“是!”

“这是我们国家兴盛的关键时刻,成败在此一举。”

“吴国必将兴盛。”众大臣异口同声地祝贺。

此时,在杞县,五万大军严阵以待,由吴起领导,已成功抵御了项燕十万大军的三次猛烈攻击。

尽管经过吴起的精心修缮,杞县城防仍显脆弱,难以长期支撑如此规模的战斗。

如果继续坚守下去,只能撤回许昌防守,但这样会让荥阳暴露于危险之中,更加难以抵抗敌人的进攻。

因此,保住杞县,计划占领宛城,成为关键。宛城地理位置优越,一旦占领,东凌将难以再对中原构成威胁。

“将军,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辛弃疾满脸血污地问道。

这几天的战斗让他疲惫不堪,但他与刑法、萧剑并肩作战,两人各自斩杀了三十多名敌军,虽然己方损失惨重,但士气依旧高昂。

“报告将军,楚军再次发起攻击。”士兵紧急通报。

吴起冷静观察敌情,只见数百架云梯逼近城墙,后面还有数千人马护送,三千弓箭手准备压制城墙上的守军。他沉稳下令:“各就各位,做好迎战准备。”

城墙下,项燕手持宝剑,凝视着城墙上的动静,眉头紧锁。

“将军,您为何忧愁?”一位魁梧的中年将领关切地询问。

项燕凝视着眼前的男子,温暖的说道:“原来是梁儿啊,最近羽儿怎么样了?”

“羽儿刚送来了今天的粮草。刚才见您眉头紧锁,可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为何您还是如此忧心?”项梁不解地问道。

项燕的目光越过正在冲锋的士兵,望向远方:“杞县迟早会落入我们手中,但反复进攻却未能攻克,反而损耗了不少兵力。等到拿下南郑时,恐怕我们的力量已经不足以防守。”

项梁无奈地点点头,家族规矩严格,而项燕一心忠君报国。

尽管东凌目前看似繁荣昌盛,储位之争却已迫在眉睫。

公子狂虽治军有方,但并非领袖之才;公子绎虽才华横溢,却因庶出身份退居幕后。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只是如今表面平静罢了。

“父亲,不如让羽儿来……”话未说完,项燕便怒斥道:“这里是军营,没有父亲,只有将军。”

项梁低头认错:“末将知罪。”

“知罪便罚,你速去带兵攻城。”项燕厉声说道。

望着离去的儿子,项燕陷入沉思。

他没想到大乾竟派了一个无名小卒与自己交手,显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如今看来,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城墙上,数十架云梯已经架设完毕,士兵们陆续登城。吴起冷静指挥:“所有火油倒下云梯,点火烧掉,热水和金汁也一起倒下去。”

辛弃疾箭术高超,一箭射中一名楚军咽喉,双眼通红。

雄阔海担忧地问:“将军,要不要把城下一万士卒调上来?”

吴起仔细观察战局后摇头:“不行,敌军人数众多,大部分尚未出动。若现在调动他们,我们将毫无还手之力。”

萧剑停下攻击,询问道:“将军,那该怎么办?”

辛弃疾思考片刻,提议道:“将军,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为您带来五百士卒。”

吴起惊讶地看着他:“别说五百,就是十个我也要。”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转向两个受伤的士兵:“你们俩跟我来。”

吴起回过神来,看着远处的项燕,自言自语道:“东凌名将也不过如此,来吧!”

辛弃疾径直来到牢房,这里关押着无数囚犯。他站在牢房中央,大声说道:“外面战斗正激烈,你们是愿意坐以待毙,还是选择为家人朋友而战?”

一个黑脸大汉不屑地说:“左右都是死,给个痛快吧!”

辛弃疾平静地回应:“现在是特殊时期,将士们在外浴血奋战,保护城内的人。难道你们没有亲人、朋友或孩子吗?”

角落里一个披头散发的男人开口道:“直说吧。”四周的人明显对他十分忌惮,狭小的空间中留出了一条小小的通道。

辛弃疾对着眼前的众人说道:“加入我军,你们过去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待遇与普通士兵相同,选择权在你们手中:是留在这里等待死亡,还是出去争取功名?”

他不耐烦道,心中更担忧城墙的安危。

黑脸大汉陷入了沉思。毕竟,谁愿意死呢?但他也怀疑辛弃疾的话是否可信。

看到众人的犹豫,辛弃疾叹息道:“男儿应当手持宝剑,成就非凡事业。而你们……看来是我看错了。”说完便转身欲走。

这时,一个披头散发的壮汉站了起来,周围的人自动让开一条路,他看着辛弃疾说:“能说出这番话的人绝非寻常之辈,你能保证刚才所说的一切吗?”

辛弃疾斩钉截铁地回答:“如有违背,有如此发。”说着挥剑斩断了自己的头发。

那壮汉满意地点了点头:“我还有一事相求。”

“请讲。”

“给我们武器、盔甲和食物。”

辛弃疾微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倪良。快放我出去,我已经很久没有战斗过了。”倪良的眼神中闪烁着渴望战斗的光芒,辛弃疾暗自赞叹:真是个人才。

“召虎、召滑,出发。”倪良喊道。

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人缓缓站起,黑脸大汉也感到劫后余生,活动了一下身体。

辛弃疾变得严肃起来:“为了避免你们不听指挥,本将亲自带领你们。倪良忠心报国,我会推荐你给吴将军;召虎、召滑,你们将成为校尉,随我作战。”

就这样,每个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识,辛弃疾也感到满意。他知道,留倪良在此恐怕难以掌控局面,而吴起正需要人才,正好是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