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重文轻武?文官如何辅佐武将?

    他没有给众人思考的时间,而是将目光投向殿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大殿内一时静默无声,唯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气氛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朱柏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如同鹰隼般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缓缓说道:“朕决定,派解缙辅佐李景隆。”

    此言一出,大殿内再次一片哗然。

    解缙?

    一个文官,如何辅佐武将?

    众臣面面相觑,

    蓝玉等淮西武将更是皱起了眉头,他们对文官素来不屑,认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

    而浙东派官员们则有些意外,他们原本以为朱柏会派一个老成持重的武将去辅佐李景隆,没想到竟然是一个文官。

    朱柏似乎看穿了众人的心思,他轻笑一声,说道:“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们认为,解缙是个文官,不懂军事,如何辅佐李景隆?”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但朕要告诉你们,朕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能打仗的武将,更要一个能革新,能为大明带来全新的军事制度的人才。”

    他环视众人,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声音也更加有力:“朕要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一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能够战无不胜的现代化军队!而李景隆,就是这支军队的关键。”他伸出手,指向李景隆,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朕相信,在朕的指导下,在解缙的辅佐下,李景隆定能胜任兵部尚书一职,带领大明军队走向辉煌!”

    朱柏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他看着下方的众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朕要的,不只是将领的勇猛,更是制度的革新,思想的进步。”朱柏缓缓踱步,每一步都带着一种沉稳的气势,他停在李景隆面前,目光中充满了信任,“李景隆,朕看重你的,是你对新事物的好奇,以及敢于打破常规的决心,朕要你做的是,将大明的军队,变成一支能适应时代,能让所有敌人胆寒的军队,你,能做到吗?”

    李景隆被朱柏的目光注视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挺直了腰板,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陛下,臣定不负圣望,将大明军队打造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朱柏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再次看向众臣,声音变得温和起来:“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对李景隆还有一些疑虑,但朕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朕也会时刻关注李景隆的动向,若他有任何不妥之处,朕绝不姑息!”

    他背负双手,望着大殿的雕梁画栋,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朕要让大明,成为这世间最强大的帝国,而李景隆,将会是这宏伟蓝图上,最重要的一笔,朕要让这大明,换个活法!”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朕相信,在朕的带领下,大明定能走向辉煌,而李景隆,将是这辉煌的缔造者之一,他能为大明的军事现代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柏说完,再次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他没有再说任何话,只是

    大殿内一片寂静,众臣面面相觑,他们能感受到朱柏的雄心壮志,也能感受到他坚定的决心。

    就在众人猜测朱柏下一步会如何动作时,他却突然对着门口的方向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话音刚落,大殿外便传来一阵脚步声,声音整齐而沉稳,听起来似乎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凝重。

    朱柏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洪钟般撞击着在场每一位大臣的耳膜。

    他的目光如炬,扫过众人,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知道,自己刚才那一番话,已经将李景隆推上了风口浪尖,但他也相信,李景隆有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他,朱柏,会坚定地站在他身后,为他扫清一切障碍。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如同寒冬腊月里傲然绽放的腊梅,在冰冷中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

    “朕要让大明的军队,不再是过去那种依靠人海战术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战无不胜的铁军!”他的声音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带着强烈的信念,“朕要让大明,成为这世间最强大的帝国,而军事现代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

    朱柏的话,如同惊雷般在众人耳边炸响,震得他们心神一凛。

    他们从未想过,一个皇帝,竟然会对军事制度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更没有想到,他竟然有着如此远大的抱负。

    一时间,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朱柏的气势所震慑,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震惊、疑惑、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朱柏满意地看着众臣的反应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清楚地知道,要真正让这些人认可李景隆,还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

    他轻咳一声,打破了大殿内的寂静,声音变得柔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知道,诸位爱卿对李景隆还有一些疑虑,担心他缺乏实战经验,难以服众。朕理解你们的担忧,毕竟,行军打仗,不是儿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众臣之间扫过,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又仿佛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为了打消诸位的顾虑,朕决定,派遣一位经验丰富的武将,辅佐李景隆,协助他尽快熟悉兵部事务,为大明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他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如同千斤重担,落在了众人的心头。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不明白,朱柏会选择谁来辅佐李景隆。

    毕竟,在朝中,能够被称得上经验丰富的武将,屈指可数。

    蓝玉?

    冯胜?

    傅友德?

    还是汤和?

    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足以让人感到心惊胆战。

    就在众臣猜测纷纷的时候,朱柏却缓缓地吐出了一个名字:“朕决定,派……汤和,辅佐李景隆。”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蓝玉等人脸色微变,他们没想到,朱柏竟然会选择汤和。

    要知道,汤和虽然也是淮西武将,但为人沉稳内敛,不喜争权夺利,在朝中的存在感并不强,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

    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朱柏选中,来辅佐李景隆,这其中的深意,让众人感到难以捉摸。

    朱柏看着众臣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并没有解释自己为何会选择汤和,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说得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汤和的能力,也定会得到众人的认可。

    “汤和,朕命你辅佐李景隆,协助他整顿兵部,为大明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你,可愿领命?”朱柏的声音威严而有力,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臣,领旨!”汤和从队列中走出,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

    朱柏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有了汤和的辅佐,李景隆一定能够更快地适应兵部事务,为大明的军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殿内,气氛似乎开始出现了一丝缓和的迹象,众臣的脸色也逐渐变得平静下来。

    他们虽然对李景隆仍然抱有一些疑虑,但朱柏的安排,却让他们感到了一丝安心。

    朱柏看了看众人,

    他突然转头,目光如炬,看向大殿门口的方向,缓缓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话音刚落,大殿外便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即将踏入战场。

    大殿内,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大殿门口,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人。

    好的,这是我为你创作的小说第十六章内容:

    **第十六章 朝堂议论心不动,用人之策意从容**

    金銮殿上,龙椅空悬,两侧文武百官肃穆而立,气氛凝重。

    自太子朱标抱恙,朝堂之上便隐隐涌动着不安的暗流。

    今日,藩王朱柏破例入朝,更是让这份紧张感达到了顶点。

    朱柏身着亲王蟒袍,缓步走向殿中央。

    他面容沉静,目光深邃,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

    他先是向众臣微微颔首,随后转向御座方向,恭敬行礼。

    “诸位大人,”朱柏的声音清朗而沉稳,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今日,本王奉旨入朝,是为回应诸位对朝廷新近人事任用的疑虑。”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浙东一派的官员们更是面色不悦,窃窃私语。

    此次朝廷破格提拔李景隆,一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武将担任要职,早已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尤其是浙东一派,他们多为文官,向来对武将掌权抱有戒心,对这种突然而来的任命更是强烈抵触。

    “殿下,”一个年过半百的文官站了出来,他面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李景隆此人,资历尚浅,功绩不显,为何能得如此重用?莫非朝廷用人,已不讲规矩了吗?”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浙东一派的官员纷纷表示赞同,矛头直指朱柏和朝廷。

    朱柏目光扫过众人,不慌不忙,他早已料到会有此局面。

    “诸位大人,”朱柏再次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本王深知诸位对李景隆的疑虑。但本王要告诉诸位的是,朝廷用人,看重的绝非资历,而是能力!”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李景隆虽资历浅薄,但其在军中崭露头角,于军事谋略上颇有见地,更兼有革新之志。如今,大明边境不宁,正需要敢于打破常规,锐意进取的人才。而李景隆,正是这样的人!”

    “殿下此言差矣!”又一个官员站了出来,他言辞激烈,“朝廷用人,当以稳重为先,如此破格提拔,恐会引起军中动荡,朝堂不稳。况且,李景隆空有革新之志,却无统兵之能,如何能担当如此重任?”

    朱柏微微一笑,他早已预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

    他环视四周,沉声道:“诸位大人,本王今日不仅要向诸位解释任用李景隆的理由,更要向诸位说明朝廷的军事改革计划!”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递给身边的太监,太监接过奏折,展开,高声宣读起来:“为应对北方边境之患,朝廷决定推行军事改革。其一,将部分旧式军队进行精简,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其二,将挑选有志之士,加以培养,壮大军队的后备力量;其三,将加强军事演练,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

    奏折声在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入众人的耳中。

    浙东一派官员听得面色凝重,他们万万没想到,朝廷竟然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改革。

    朱柏待众人消化了奏折内容,再次开口道:“诸位大人,本王知道,诸位对李景隆的任用仍然心存疑虑。所以,本王决定,派辅佐大臣辅佐李景隆,助其推行改革。同时,本王也会密切关注改革的进程,若有不妥,定当及时调整。”

    他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本王在此向诸位保证,朝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安危,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还望诸位,能够放下成见,共同为大明复兴贡献力量!”

    朱柏的一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之上炸响。

    众臣被他展现出来的魄力和决心所震慑,纷纷陷入了沉思。

    浙东一派的官员们虽然仍有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朱柏的这番举措,确实是有理有据,令人难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