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汉武帝小脸蜡黄
第140章 坑完老焦坑老爸
甄有钱的话让大家瞬间清醒。
是啊,殿下既然要收土地,那是给脸呢,顺应殿下,跟着拿好处。
而不顺应,那可是就要吃刀子的。
不是没有人想过,殿下敢惹天下的家族吗?
可经过多次的试验,他们发现殿下敢!
不仅敢还敢杀!
当初高呼儒家与其他学说只能留下一个的儒家现在不也是老老实实的当殿下的马前卒?
当初叫喊着,要逼殿下收回那些邸报和印刷的书籍时,不也是世家吗?
可最终结果呢?
都是一个,那就是玩完。
甚至,不止如此,就算是一直被天下小看的陛下,前些时日不也是杀了八王吗?
最终的天下大乱哪里去了?
八王的死除了平添一些谈资,好似什么也没发生,燕王可就是出自冀州啊。
想着这些,他们真的觉得此时应该顺应潮流走了。
是的,这一幕不知道在多少家族发生着,他们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出来,殿下就是想把土地收归国有,但是看出来又有什么用?
敢不从吗?
不敢啊,甚至现在殿下还给他们好处,一个泼天的好处,这就代表着殿下是愿意谈的,也给了他们机会。
但如果给脸不要脸,最后结果是什么可就不一定了。
他们此时还不是那个后汉时代,可以操控一郡之地的世家大族,也不是那个可以左右一方诸侯决策的豪强地主。
现在只是案板上的鱼肉罢了。
想通了这些,好像也就看开了。
一时间冀州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居然登记在册变更了现在所有已经耕种开垦的土地的百分之百分之九十,剩下的都是一些偏远地区,那需要时间。
这么快,也跟冀州开发的好有关系。
刘进看着传过来的记录册,那叫一个开心啊。
冀州土地国有化,可以说是完成了。
冀州完成了,其他的地方还远吗?
看了一眼朝廷不少大臣的上书,刘进笑了。
是时候回长安主持大局了。
这些都是各地已经坐不住的家族和官吏上书的,为什么坐不住?
利益迷人眼啊。
谁没看到冀州这些拿到本地盐经营权的人吃的满嘴流油?
一个个都急不可耐的想让刘进推行全国。
刘进也确实准备回去了,走之前又交代焦不疑剩下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就踏上了回长安之路。
虽然把盐的经营权交出去了,但是刘进也没损失多少。
因为进货成本还是有的。
打个比方,以前盐铁专营,盐是国家的重要收入,一斤盐可能要卖到一百个钱(当然这是个比喻不是真实盐价。)
除去制盐所耗费的成本。这里面所产生的利润都是国家的。
而现在呢?
刘进是把利润让出去了,只赚成本了。
可成本也低了不是?
最关键的是完成了战略计划,一些成本也是值得的。
而盐价也打下来了啊。
原本一百钱,现在朝廷定价,让你卖多少你卖多少,中间给商人留下了利润空间,比如一斤三十个钱,算上成本,实际上盐可能售价只有五十个钱。
百姓吃到了平价盐,商人家族赚到了钱,只有国家少赚了些而已。、
不仅解决了缺少盐的问题,还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众所周知,王朝更迭大体就是因为土地兼并造成的,大家族,地主阶级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导致百姓活不下去,然后造反。
而现在呢?
土地收归国有,即使你再有钱也只是买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占有他。
朝廷随时可以进行调控。
这对于阶级矛盾的解决是有着大大的好处的。
也极大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好处太多了,至于弊端?都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
长安,皇宫内。
刘进回了长安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先去看看自己的父亲母亲。
毕竟离家也好久了。
母亲知道二人有要事谈,也就说了一会儿话就出去了。
偏殿里,只剩下了父子二人,刘据看着自己的儿子不好意思的讪讪笑道:
“那个儿子啊,我前些日子办了个错事啊,这不几个月来日思夜想觉得我是个暴君啊,总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前些日子我还梦到了高祖呢,说我是个不肖子孙啊。”
刘据絮絮叨叨的一大堆,刘进啥也没说,只是看着刘据道:
“父亲,你啥意思,直接说呗?你说完我还有重要的事儿跟你说呢。”
刘据一听儿子这话,也不绕圈子了。
“这不是,我想了好久,觉得我杀了八王,犯了忌讳,不应该再做这个皇帝了,要不你我还是退位吧?”
说完眼巴巴的看着儿子。
刘进觉得好笑。
别的人家都是求着,勾心斗角的不想退位,咋到了刘据这里,天天就琢磨怎么退位呢?:筆瞇樓
“父亲,我的父皇啊,您还是歇歇吧,不就是杀了几个准备谋反的王吗?不至于的。”
刘据看着儿子:
“不是谋反,那是我栽赃的。我觉得我这样的行径不配当个皇帝了。”
刘进呵呵的笑着:
“多大点事儿啊,他们敢逼皇帝,就是谋反,全天下都是你的,你怕啥?还用退位?要你这么说,我爷爷得退位多少回了。”
“安心了,父亲你就安稳的做你的皇帝呗。”
想退位,门都没有啊。
刘据听到这话也不再强求了,他知道儿子不同意,说再多也白搭。
清清嗓子:
“你不是有事儿吗?有事儿赶紧说,没事我休息了。”
好家伙,口气立马不一样了。
刘进都有些错愕。
吃紧给的看着刘据:
“父亲,你不当皇帝真是屈才了。”
眼看着刘据要骂人,然后说了句:
“那个,冀州的事儿听说了吧?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召开一次宗族会议,商量一下怎么样?我不能光把百姓的土地国有化,咱们皇族的不动啊?”
刘据点点头,是这么个理。
“我听说了,虽然不知道你这么做为了啥,不过当爹的支持你,你去吧。放手去干。”
这是真心话。
刘进听到这话,大喜:
“既然这样,父亲,这事儿还得您牵头啊,你看要不写个诏书?然后给宗族传达一下?”
刘据有些懵迷茫的道:
“啥?我下令干啥啊?你是监国太子啊。”
是啊,殿下既然要收土地,那是给脸呢,顺应殿下,跟着拿好处。
而不顺应,那可是就要吃刀子的。
不是没有人想过,殿下敢惹天下的家族吗?
可经过多次的试验,他们发现殿下敢!
不仅敢还敢杀!
当初高呼儒家与其他学说只能留下一个的儒家现在不也是老老实实的当殿下的马前卒?
当初叫喊着,要逼殿下收回那些邸报和印刷的书籍时,不也是世家吗?
可最终结果呢?
都是一个,那就是玩完。
甚至,不止如此,就算是一直被天下小看的陛下,前些时日不也是杀了八王吗?
最终的天下大乱哪里去了?
八王的死除了平添一些谈资,好似什么也没发生,燕王可就是出自冀州啊。
想着这些,他们真的觉得此时应该顺应潮流走了。
是的,这一幕不知道在多少家族发生着,他们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出来,殿下就是想把土地收归国有,但是看出来又有什么用?
敢不从吗?
不敢啊,甚至现在殿下还给他们好处,一个泼天的好处,这就代表着殿下是愿意谈的,也给了他们机会。
但如果给脸不要脸,最后结果是什么可就不一定了。
他们此时还不是那个后汉时代,可以操控一郡之地的世家大族,也不是那个可以左右一方诸侯决策的豪强地主。
现在只是案板上的鱼肉罢了。
想通了这些,好像也就看开了。
一时间冀州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居然登记在册变更了现在所有已经耕种开垦的土地的百分之百分之九十,剩下的都是一些偏远地区,那需要时间。
这么快,也跟冀州开发的好有关系。
刘进看着传过来的记录册,那叫一个开心啊。
冀州土地国有化,可以说是完成了。
冀州完成了,其他的地方还远吗?
看了一眼朝廷不少大臣的上书,刘进笑了。
是时候回长安主持大局了。
这些都是各地已经坐不住的家族和官吏上书的,为什么坐不住?
利益迷人眼啊。
谁没看到冀州这些拿到本地盐经营权的人吃的满嘴流油?
一个个都急不可耐的想让刘进推行全国。
刘进也确实准备回去了,走之前又交代焦不疑剩下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就踏上了回长安之路。
虽然把盐的经营权交出去了,但是刘进也没损失多少。
因为进货成本还是有的。
打个比方,以前盐铁专营,盐是国家的重要收入,一斤盐可能要卖到一百个钱(当然这是个比喻不是真实盐价。)
除去制盐所耗费的成本。这里面所产生的利润都是国家的。
而现在呢?
刘进是把利润让出去了,只赚成本了。
可成本也低了不是?
最关键的是完成了战略计划,一些成本也是值得的。
而盐价也打下来了啊。
原本一百钱,现在朝廷定价,让你卖多少你卖多少,中间给商人留下了利润空间,比如一斤三十个钱,算上成本,实际上盐可能售价只有五十个钱。
百姓吃到了平价盐,商人家族赚到了钱,只有国家少赚了些而已。、
不仅解决了缺少盐的问题,还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众所周知,王朝更迭大体就是因为土地兼并造成的,大家族,地主阶级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导致百姓活不下去,然后造反。
而现在呢?
土地收归国有,即使你再有钱也只是买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占有他。
朝廷随时可以进行调控。
这对于阶级矛盾的解决是有着大大的好处的。
也极大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好处太多了,至于弊端?都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
长安,皇宫内。
刘进回了长安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先去看看自己的父亲母亲。
毕竟离家也好久了。
母亲知道二人有要事谈,也就说了一会儿话就出去了。
偏殿里,只剩下了父子二人,刘据看着自己的儿子不好意思的讪讪笑道:
“那个儿子啊,我前些日子办了个错事啊,这不几个月来日思夜想觉得我是个暴君啊,总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前些日子我还梦到了高祖呢,说我是个不肖子孙啊。”
刘据絮絮叨叨的一大堆,刘进啥也没说,只是看着刘据道:
“父亲,你啥意思,直接说呗?你说完我还有重要的事儿跟你说呢。”
刘据一听儿子这话,也不绕圈子了。
“这不是,我想了好久,觉得我杀了八王,犯了忌讳,不应该再做这个皇帝了,要不你我还是退位吧?”
说完眼巴巴的看着儿子。
刘进觉得好笑。
别的人家都是求着,勾心斗角的不想退位,咋到了刘据这里,天天就琢磨怎么退位呢?:筆瞇樓
“父亲,我的父皇啊,您还是歇歇吧,不就是杀了几个准备谋反的王吗?不至于的。”
刘据看着儿子:
“不是谋反,那是我栽赃的。我觉得我这样的行径不配当个皇帝了。”
刘进呵呵的笑着:
“多大点事儿啊,他们敢逼皇帝,就是谋反,全天下都是你的,你怕啥?还用退位?要你这么说,我爷爷得退位多少回了。”
“安心了,父亲你就安稳的做你的皇帝呗。”
想退位,门都没有啊。
刘据听到这话也不再强求了,他知道儿子不同意,说再多也白搭。
清清嗓子:
“你不是有事儿吗?有事儿赶紧说,没事我休息了。”
好家伙,口气立马不一样了。
刘进都有些错愕。
吃紧给的看着刘据:
“父亲,你不当皇帝真是屈才了。”
眼看着刘据要骂人,然后说了句:
“那个,冀州的事儿听说了吧?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召开一次宗族会议,商量一下怎么样?我不能光把百姓的土地国有化,咱们皇族的不动啊?”
刘据点点头,是这么个理。
“我听说了,虽然不知道你这么做为了啥,不过当爹的支持你,你去吧。放手去干。”
这是真心话。
刘进听到这话,大喜:
“既然这样,父亲,这事儿还得您牵头啊,你看要不写个诏书?然后给宗族传达一下?”
刘据有些懵迷茫的道:
“啥?我下令干啥啊?你是监国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