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汉武帝小脸蜡黄
第125章 李武的诱导
在李武说出了匈奴士兵的那一刻,且曼脑子疯狂的运转。
他好像是被坑了。
还是我心甘情愿的被坑的。
之前他以为自己能破局,以为自己能在大汉与贵霜反应过来之前逃离这个大漩涡,还能卷走一大批的人口,逃窜到西方。
有人有马到哪里不是去?
可他完全忽视了,汉人的反应速度。
事实上,他这么看贵霜确实没毛病,因为贵霜虽然土地很大,但人口比之大汉差的太远。
前前后后派了四十万大军了,逃跑回去的,不足五万。
这已经是伤元气的了。
虽然都不是什么特别精锐的兵种,但也不是乌合之众。
就算是男女比例1:1来说,五百万的男人也就够多了,再除去老幼,就算是草原民族优胜劣汰,三百五十万的青壮,也是差不多了。
且曼敢赌,只要自己把伊云王的这支部队留下,自己就是海阔凭鱼跃他,天高任鸟飞!
贵霜绝对不会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追自己。
可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匈奴打到现在,即时战力也不会超过十几万了。
面对强大的汉军骑兵,他们真的不敢跑。
同时也低估了自己在汉人心中的地位,在李武等一众将领眼中,自己就是最大的功劳。
甚至比拿下贵霜的功劳还要大!
贵霜毕竟是临时起意想要攻打大汉的,双方的民族仇恨并没有那么深,但是匈奴在汉人老一辈人的心中则是有着切肤之痛。
谁要是征服了匈奴,那声望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了。
而李武无疑就是想成为那个人。
顿时,且曼想明白了,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了,也知道自己中了阳谋。
自始至终,自己只是一个功劳罢了。
就看是给谁了。
想想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怎么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啊,且曼的心里充满了悲哀。
自己励精图治,整备军队,不断的发展壮大匈奴,最后都是一场空,白忙活。
说实话,在后世有个挂在歪脖子树上的家伙,也是这么想的,很勤劳,很有上进心。
但有时候,不光是上进心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一个比你还能卷的太子殿下?
比如你上进的是错误的方向?
这都是影响最后胜负的关键。
且曼悲愤道:
“李将军,真的要做的这么绝情吗?”
“你们的长公主可是我的祖母啊,我与你们的太子殿下也算是表亲啊,你这么对待一个刚刚替你们卖命的民族,就不怕有人追责吗?”
是的,且曼说得一切都是事实。
可李武丝毫不为所动。
“之前还有三条路,现在只剩下两条路了。”
“一是你选择臣服,如同月氏一般,二是你现在就逃,我的一万辅兵是不可能追上你的,有多远你跑多远,看看能不能逃脱金帅乃至于汉军的追杀!”
“不过在此之前,太子殿下说过一句话,想必你也听说过。”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你得掂量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带着你的部族走到大汉无法控制的地区。”
“怎么选看你了。”
说完李武一副你说了算的表情。
什么长公主,表亲,都是虚的。
成大事者,哪里有真的儿女情长的人,长公主是且曼的祖母又如何?谁能保证匈奴强大以后还如现在一般?
谁又能保证匈奴以后不会对大汉动兵?
表亲更是没谱的事儿了,他可不信太子殿下会这么想。
这样的选择,无疑是很难下的。
且曼与克里木对视,纷纷思量跑还是臣服!
但他们悲哀的发现,跑他们都跑不了了。
为什么?
之前换装的时候,换的那是很痛快的,匈奴从上到下整个人都是焕然一新,刀枪还好说,那毕竟是可以持续使用的武器。
但是箭支,经过了消耗却已经不多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汉人的铸造工艺了,不论是弓弩,还是箭支都有特殊的技术和搭配技巧在。
用现在能懂的话来说,就是汉人的弩用的箭是特制的。
就好比7.62口径的枪你用5.6口径的子弹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喷子的子弹了。
而大汉与匈奴的制造业就是这种差别。
匈奴换装汉弩的时候,当时齐心提议,一张匈奴的弓可以抵扣多少支的箭支,或者贷款。
当时穷疯了的且曼和克里木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圈套。
直接就同意了,这就导致了现在他们的箭支消耗一空以后,一旦大汉不再供给他们的消耗所需,他们手中的弩完全就和烧火棍一样。
不烧火棍都不是,他们的技术融不断汉弩上的好钢。
就特娘的是个摆设。
可想而知,没有了弓作为依仗的匈奴,武功被废了一半了。
所以,且曼怎么能不悲哀。
心中更是大骂汉人诡计多端。
那时候齐心说得多好听啊,回去可以挂起来当做观赏物,呵呵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太单纯了。
一切都是为了翻脸的这一天啊。
“李将军,是吃定了我们匈奴了啊。”
且曼长叹一声。
李武看到且曼的表情就知道,这事儿已经成了一半了,且曼也想明白了,于是本着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想法,既然肌肉已经露过了,也该给点好处了。
笑着道:
“大单于不要悲伤嘛,老李是个粗人,太过于矫情的话也不会说,所以老李就跟你说点大实话。”
颇有些喝酒喝多了侃大山的感觉,顿时称兄道弟了。
“匈奴以前过得啥日子想必你比我老李还清楚,咱们就说之前汉与匈奴不断征伐的时候,虽然汉人难受,但是匈奴也不好受。”
“至于为啥打仗,还不是匈奴所处的地方太过于贫瘠,而匈奴又不事生产,最后有天灾了,活不下去了,我说的是不是?”
且曼对这点倒是很赞同。
他也想听听这个嘴上说着是个大老粗,却心眼贼多的李武说啥。
“没错,匈奴也不是好战的种族。”
对此,李武心中嗤笑,匈奴好战与否,他不做评价。
也不是主题。
“总归一句话,就是匈奴过得不好啊,而我们大汉则是有匈奴不曾拥有过得一切资源啊,咱们完全可以汇合一处啊。”
他好像是被坑了。
还是我心甘情愿的被坑的。
之前他以为自己能破局,以为自己能在大汉与贵霜反应过来之前逃离这个大漩涡,还能卷走一大批的人口,逃窜到西方。
有人有马到哪里不是去?
可他完全忽视了,汉人的反应速度。
事实上,他这么看贵霜确实没毛病,因为贵霜虽然土地很大,但人口比之大汉差的太远。
前前后后派了四十万大军了,逃跑回去的,不足五万。
这已经是伤元气的了。
虽然都不是什么特别精锐的兵种,但也不是乌合之众。
就算是男女比例1:1来说,五百万的男人也就够多了,再除去老幼,就算是草原民族优胜劣汰,三百五十万的青壮,也是差不多了。
且曼敢赌,只要自己把伊云王的这支部队留下,自己就是海阔凭鱼跃他,天高任鸟飞!
贵霜绝对不会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追自己。
可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匈奴打到现在,即时战力也不会超过十几万了。
面对强大的汉军骑兵,他们真的不敢跑。
同时也低估了自己在汉人心中的地位,在李武等一众将领眼中,自己就是最大的功劳。
甚至比拿下贵霜的功劳还要大!
贵霜毕竟是临时起意想要攻打大汉的,双方的民族仇恨并没有那么深,但是匈奴在汉人老一辈人的心中则是有着切肤之痛。
谁要是征服了匈奴,那声望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了。
而李武无疑就是想成为那个人。
顿时,且曼想明白了,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了,也知道自己中了阳谋。
自始至终,自己只是一个功劳罢了。
就看是给谁了。
想想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怎么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啊,且曼的心里充满了悲哀。
自己励精图治,整备军队,不断的发展壮大匈奴,最后都是一场空,白忙活。
说实话,在后世有个挂在歪脖子树上的家伙,也是这么想的,很勤劳,很有上进心。
但有时候,不光是上进心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一个比你还能卷的太子殿下?
比如你上进的是错误的方向?
这都是影响最后胜负的关键。
且曼悲愤道:
“李将军,真的要做的这么绝情吗?”
“你们的长公主可是我的祖母啊,我与你们的太子殿下也算是表亲啊,你这么对待一个刚刚替你们卖命的民族,就不怕有人追责吗?”
是的,且曼说得一切都是事实。
可李武丝毫不为所动。
“之前还有三条路,现在只剩下两条路了。”
“一是你选择臣服,如同月氏一般,二是你现在就逃,我的一万辅兵是不可能追上你的,有多远你跑多远,看看能不能逃脱金帅乃至于汉军的追杀!”
“不过在此之前,太子殿下说过一句话,想必你也听说过。”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你得掂量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带着你的部族走到大汉无法控制的地区。”
“怎么选看你了。”
说完李武一副你说了算的表情。
什么长公主,表亲,都是虚的。
成大事者,哪里有真的儿女情长的人,长公主是且曼的祖母又如何?谁能保证匈奴强大以后还如现在一般?
谁又能保证匈奴以后不会对大汉动兵?
表亲更是没谱的事儿了,他可不信太子殿下会这么想。
这样的选择,无疑是很难下的。
且曼与克里木对视,纷纷思量跑还是臣服!
但他们悲哀的发现,跑他们都跑不了了。
为什么?
之前换装的时候,换的那是很痛快的,匈奴从上到下整个人都是焕然一新,刀枪还好说,那毕竟是可以持续使用的武器。
但是箭支,经过了消耗却已经不多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汉人的铸造工艺了,不论是弓弩,还是箭支都有特殊的技术和搭配技巧在。
用现在能懂的话来说,就是汉人的弩用的箭是特制的。
就好比7.62口径的枪你用5.6口径的子弹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喷子的子弹了。
而大汉与匈奴的制造业就是这种差别。
匈奴换装汉弩的时候,当时齐心提议,一张匈奴的弓可以抵扣多少支的箭支,或者贷款。
当时穷疯了的且曼和克里木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圈套。
直接就同意了,这就导致了现在他们的箭支消耗一空以后,一旦大汉不再供给他们的消耗所需,他们手中的弩完全就和烧火棍一样。
不烧火棍都不是,他们的技术融不断汉弩上的好钢。
就特娘的是个摆设。
可想而知,没有了弓作为依仗的匈奴,武功被废了一半了。
所以,且曼怎么能不悲哀。
心中更是大骂汉人诡计多端。
那时候齐心说得多好听啊,回去可以挂起来当做观赏物,呵呵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太单纯了。
一切都是为了翻脸的这一天啊。
“李将军,是吃定了我们匈奴了啊。”
且曼长叹一声。
李武看到且曼的表情就知道,这事儿已经成了一半了,且曼也想明白了,于是本着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想法,既然肌肉已经露过了,也该给点好处了。
笑着道:
“大单于不要悲伤嘛,老李是个粗人,太过于矫情的话也不会说,所以老李就跟你说点大实话。”
颇有些喝酒喝多了侃大山的感觉,顿时称兄道弟了。
“匈奴以前过得啥日子想必你比我老李还清楚,咱们就说之前汉与匈奴不断征伐的时候,虽然汉人难受,但是匈奴也不好受。”
“至于为啥打仗,还不是匈奴所处的地方太过于贫瘠,而匈奴又不事生产,最后有天灾了,活不下去了,我说的是不是?”
且曼对这点倒是很赞同。
他也想听听这个嘴上说着是个大老粗,却心眼贼多的李武说啥。
“没错,匈奴也不是好战的种族。”
对此,李武心中嗤笑,匈奴好战与否,他不做评价。
也不是主题。
“总归一句话,就是匈奴过得不好啊,而我们大汉则是有匈奴不曾拥有过得一切资源啊,咱们完全可以汇合一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