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汉武帝小脸蜡黄
第12章 气魄,自信
刘彻躺在摇椅上被刘进的话给整楞了。
他想到了今天刘进的到来不是无的放矢,是带着任务来的。
而且肯定还是刘据的任务。
这个真的不难猜。
千头万绪新的皇帝刚刚登基,刘进是得有多闲才能没事儿往自己这溜达。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刘进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是亲爷俩吗?
人都是这么坑的吗?
刘进大大咧咧的躺着,就差一把破蒲扇就跟退休老干部一样了,边摇晃嘴里还嘀咕着:
“爷爷啊,我爹可是说了,这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汉的未来了,严重影响了百姓民生了,说是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时候了,这不让我过来通知您一声,让您心里别有疙瘩,他都是为了大汉好。”
刘进如此厚颜无耻的样子,如果他爹在这鞋底子都给他飞脸上去,老子让你去可不是让你给我上眼药的,是让你有策略的从侧面说一下,就算是直说也是拿着你的名义说。
而不是这样直接说。
不过,刘彻也就是错愕了一下,随即又露出了一股子风轻云淡,毫不在意的摇着:
“天下现在是你们爷俩的,我这个老头子都快八十岁了,可不管这些了,老了,不中用了啊。”
语气十分的平淡。
刘进露出了一丝喜色:
“真的?爷爷那我回去就让我爹赶紧弄。”
刘彻点点头,证明自己全力支持。
半晌以后,刘彻才悠悠的问了一句:
“究竟是什么事儿,还让你亲自跑一趟,你父亲自己不过来。”
看着刘彻开始说正事,刘进也收起来了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正色道:
“爷爷,这件事儿不得不说父亲做的确实很及时,确实影响到了大汉的民生了。”
“您可知道由于人头税的缘故现在百姓不敢生孩子了,生怕生下来以后就被收税,就算是现在百姓富足了,如果不改变一下,百姓也不会积极的生孩子的。”
“如果一代人两代人不生,那我大汉百年以后人口还有多少,没了人口偌大的江山谁来守护啊。”
刘进说得语重心长,试图不让刘彻难受。
毕竟这是否了他的政策。
怎么能心里不舒服。
但刘进小看了堂堂汉武帝刘彻的心胸了,听到了刘进的话,只是沉默了下来来。
没一丝一毫的想要动怒的表现。
直到思考了许久才说话,语气有些哀伤:
“大孙啊,你说的这些爷爷岂能不知,只是当时爷爷没有办法啊,一举荡平匈奴的机会就在眼前,如若放任匈奴再次崛起,我大汉的后世儿孙还要受到匈奴的掣肘啊。”
“所以老头子我算是耗尽了大汉的底气了。”
说到这里,刘彻有些哀伤,但是却没有后悔,他认为自己做的对,无愧于心,只是愧对了百姓。
如若没有这份自信她也不会当初在泰山封禅。
古往今来有几位皇帝能在泰山封禅?
屈指可数。
秦皇汉武就在其列。
这一大典直到出现了一个降低了封禅逼格的人物,才没人封禅了。
什么叫封禅,这是古代帝王最高规格的祭祀大典。
封就是向上天禀告自己的功劳,禅就是向大地宣告自己的成就。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后,想要泰山封禅,最后却被管仲啪啪的打脸,说他不够格。
可以想想,古代帝王想去泰山封禅要有多大的功绩,门槛有多高。
列举封禅的几位帝王,秦始皇不用说,一同天,车同轨,书同文,那必须的可以。
而汉武帝,更不用说了,打残了匈奴,打通了西域,征服南越,开疆拓土,为华夏树立了千年的自信,那必须是够格的。
这也是刘彻敢泰山封禅的底气。
他觉得自己没毛病,他觉得自己就应该封禅,只是对不起了百姓。
而之后的几位帝王,汉光武帝涤荡天下,创立了东汉,也去了。
唐高宗,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大唐疆土在高宗时,达到了巅峰,东至日本海,北到贝加尔湖,很牛逼了。
唐玄宗,更不用说,历史书里的盛世,西区长安九千九百里皆我大唐国土。
而那个降低逼格的人物,就是那个宋真宗,就是那个签署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国上交三十万保护费的皇帝,居然也去了,这也就导致了后世皇帝再没有人去封禅了。
可在这之前的,敢去泰山封禅的个顶个的都是一代大帝。
所以汉武帝敢和秦皇比肩,其心中的自信有多少,自然不用说。
刘进听着哀伤的话,又想了想其功绩,他有些不忍。
开口宽慰道:
“爷爷,您做的够好了,剩下的就让儿孙去吧。”
这话发自肺腑。
刘彻哑然失笑,对着刘进道:
“去吧,你爷爷我还没有要到别人安慰的地步,告诉你父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是对大汉好,哪怕他把茂陵给拆了,老头子我都不会怪他。”
说完,就闭上眼,不再说话。
刘进恭恭敬敬的给刘彻行礼退下,这一礼是给一位大帝最后的尊重。
至于拆茂陵,也就是说说。
作为刘彻刚上位就修建的皇陵,刘据要是敢动。
不信就试试!
看看皮被扒了不。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走出了上林苑,刘进没有急着去皇宫禀告,而是去了位于武库旁边,就是原太孙府,现太子府的旁边。
那里有一处大大的宅子。
刘进刚刚进门就听到里面在争吵。
一个脸红脖子粗的声音喝喊道:
“太子殿下让我等办邸报就是让天下人,让各个地方官府知道大汉现今的风向标,你老小子这也不让写,那也不让写,他奶奶的那还留着邸报有何用?”
“我韩浩还不伺候了。”
说着就把头顶上的官帽重重的放到了一旁的案几上。
上首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气得怒容满面,手指指着韩浩不住的说:
“你,你,你!”
“你走出这门,就别想再进来!”
“狂徒,狂徒!”
老者一看就知道是管事的。
只是也不知为何气成这样。
只听那韩浩毫不在意的哼了一声:
“哼!这样的官不做也罢,我这就回去种田去!也不在这受这样的窝囊气。”
他想到了今天刘进的到来不是无的放矢,是带着任务来的。
而且肯定还是刘据的任务。
这个真的不难猜。
千头万绪新的皇帝刚刚登基,刘进是得有多闲才能没事儿往自己这溜达。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刘进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是亲爷俩吗?
人都是这么坑的吗?
刘进大大咧咧的躺着,就差一把破蒲扇就跟退休老干部一样了,边摇晃嘴里还嘀咕着:
“爷爷啊,我爹可是说了,这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汉的未来了,严重影响了百姓民生了,说是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时候了,这不让我过来通知您一声,让您心里别有疙瘩,他都是为了大汉好。”
刘进如此厚颜无耻的样子,如果他爹在这鞋底子都给他飞脸上去,老子让你去可不是让你给我上眼药的,是让你有策略的从侧面说一下,就算是直说也是拿着你的名义说。
而不是这样直接说。
不过,刘彻也就是错愕了一下,随即又露出了一股子风轻云淡,毫不在意的摇着:
“天下现在是你们爷俩的,我这个老头子都快八十岁了,可不管这些了,老了,不中用了啊。”
语气十分的平淡。
刘进露出了一丝喜色:
“真的?爷爷那我回去就让我爹赶紧弄。”
刘彻点点头,证明自己全力支持。
半晌以后,刘彻才悠悠的问了一句:
“究竟是什么事儿,还让你亲自跑一趟,你父亲自己不过来。”
看着刘彻开始说正事,刘进也收起来了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正色道:
“爷爷,这件事儿不得不说父亲做的确实很及时,确实影响到了大汉的民生了。”
“您可知道由于人头税的缘故现在百姓不敢生孩子了,生怕生下来以后就被收税,就算是现在百姓富足了,如果不改变一下,百姓也不会积极的生孩子的。”
“如果一代人两代人不生,那我大汉百年以后人口还有多少,没了人口偌大的江山谁来守护啊。”
刘进说得语重心长,试图不让刘彻难受。
毕竟这是否了他的政策。
怎么能心里不舒服。
但刘进小看了堂堂汉武帝刘彻的心胸了,听到了刘进的话,只是沉默了下来来。
没一丝一毫的想要动怒的表现。
直到思考了许久才说话,语气有些哀伤:
“大孙啊,你说的这些爷爷岂能不知,只是当时爷爷没有办法啊,一举荡平匈奴的机会就在眼前,如若放任匈奴再次崛起,我大汉的后世儿孙还要受到匈奴的掣肘啊。”
“所以老头子我算是耗尽了大汉的底气了。”
说到这里,刘彻有些哀伤,但是却没有后悔,他认为自己做的对,无愧于心,只是愧对了百姓。
如若没有这份自信她也不会当初在泰山封禅。
古往今来有几位皇帝能在泰山封禅?
屈指可数。
秦皇汉武就在其列。
这一大典直到出现了一个降低了封禅逼格的人物,才没人封禅了。
什么叫封禅,这是古代帝王最高规格的祭祀大典。
封就是向上天禀告自己的功劳,禅就是向大地宣告自己的成就。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后,想要泰山封禅,最后却被管仲啪啪的打脸,说他不够格。
可以想想,古代帝王想去泰山封禅要有多大的功绩,门槛有多高。
列举封禅的几位帝王,秦始皇不用说,一同天,车同轨,书同文,那必须的可以。
而汉武帝,更不用说了,打残了匈奴,打通了西域,征服南越,开疆拓土,为华夏树立了千年的自信,那必须是够格的。
这也是刘彻敢泰山封禅的底气。
他觉得自己没毛病,他觉得自己就应该封禅,只是对不起了百姓。
而之后的几位帝王,汉光武帝涤荡天下,创立了东汉,也去了。
唐高宗,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大唐疆土在高宗时,达到了巅峰,东至日本海,北到贝加尔湖,很牛逼了。
唐玄宗,更不用说,历史书里的盛世,西区长安九千九百里皆我大唐国土。
而那个降低逼格的人物,就是那个宋真宗,就是那个签署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国上交三十万保护费的皇帝,居然也去了,这也就导致了后世皇帝再没有人去封禅了。
可在这之前的,敢去泰山封禅的个顶个的都是一代大帝。
所以汉武帝敢和秦皇比肩,其心中的自信有多少,自然不用说。
刘进听着哀伤的话,又想了想其功绩,他有些不忍。
开口宽慰道:
“爷爷,您做的够好了,剩下的就让儿孙去吧。”
这话发自肺腑。
刘彻哑然失笑,对着刘进道:
“去吧,你爷爷我还没有要到别人安慰的地步,告诉你父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是对大汉好,哪怕他把茂陵给拆了,老头子我都不会怪他。”
说完,就闭上眼,不再说话。
刘进恭恭敬敬的给刘彻行礼退下,这一礼是给一位大帝最后的尊重。
至于拆茂陵,也就是说说。
作为刘彻刚上位就修建的皇陵,刘据要是敢动。
不信就试试!
看看皮被扒了不。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走出了上林苑,刘进没有急着去皇宫禀告,而是去了位于武库旁边,就是原太孙府,现太子府的旁边。
那里有一处大大的宅子。
刘进刚刚进门就听到里面在争吵。
一个脸红脖子粗的声音喝喊道:
“太子殿下让我等办邸报就是让天下人,让各个地方官府知道大汉现今的风向标,你老小子这也不让写,那也不让写,他奶奶的那还留着邸报有何用?”
“我韩浩还不伺候了。”
说着就把头顶上的官帽重重的放到了一旁的案几上。
上首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气得怒容满面,手指指着韩浩不住的说:
“你,你,你!”
“你走出这门,就别想再进来!”
“狂徒,狂徒!”
老者一看就知道是管事的。
只是也不知为何气成这样。
只听那韩浩毫不在意的哼了一声:
“哼!这样的官不做也罢,我这就回去种田去!也不在这受这样的窝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