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左贤王:夺笋啊

  望着四周的飞奔而来的弩箭,左贤王心中亡魂大冒,怒吼一声:

  “快撤!”

  “快撤!”

  “有埋伏!”

  疯了。

  左贤王疯了,从未见过这么建城市的,太特么的损了。

  夺笋啊。

  你特娘的居然搞了两堵城墙!

  而且还是这么高的墙!

  简直了。

  作为西域的一座孤城,你至于吗?

  你至于吗?

  左贤王的心里气愤极了。

  在西域这里横冲直撞惯了,他都忘了华夏民族最善产高的是啥了。

  什么刀枪剑戟都不是最厉害的。

  最厉害的是搞基建啊。

  从战国到秦国,哪怕是现在华夏的基建是世界之最啊,对于建筑有着超乎寻常的的痴迷。

  瞧瞧那万里长城,哪一代中原王朝不给加固一下,好像都没有存在感。

  再看看那华丽的国都,里三层外三层的。

  左贤王不是没有去过长安的,小时候也去过长安,见识过大汉国都的魅力。

  但是那是国都啊,你这西域孤城弄了好几层的城墙他合适吗?

  心中悲切不已。

  说到这,左贤王又忘了华夏的另一特点,那就活力不足症。

  只要人家火力比自己猛了,那就受不了。

  每一任中原王朝都是如此,哦,不!

  有例外。

  外族占领的中原王朝不这样!

  比如,某大都,比如某辫子。(声明:这里不内涵任何民族,只是单纯就事论事,不说民族矛盾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小黄也有少数民族血统。)

  其余只要是正统的中原王朝,都在火力不足这条路上走着,比如著名的,蜀国诸葛亮出兵攻打陈仓,魏守将郝昭“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燃,梯上人皆烧死”。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杆靠近箭头处绑缚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发射出去,用以纵火。

  就算是偏安一隅的宋朝都研究出了不少利器,神臂弩,靠弓弩发射的火药纵火箭和靠抛石机投出的各类火球(火药包)啊,还设“广备攻城作”,管理火药、猛火油等多个作坊。

  明朝就更不用说了,各种响箭,火箭,还设火药局制造各种火药,设兵仗局和军器局负责制造各种火器,而神机营则负责操练军士使用火器。

  甚至还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

  明朝书籍《武备志》绘有“火龙出水”图。

  该火箭在发射时,先点燃头尾两侧的四支大火箭,推动火龙在距水面三四尺高度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该火箭飞行距离可达三四里。四支火箭燃烧将完时,引线引燃龙腹内的小火箭,由龙口飞出,飞向目标,可使敌方“人船俱焚”。

  就问还有谁!

  甚至更牛逼的还有人研究载人航天的。有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叫“万户飞天”,讲的就是明朝时的故事。在后来的航天研究中,故事的主人公“万户”,被称为是中国用火箭载人升天的第一人。

  一位叫万户的明朝官员手执两张风筝,将自己捆绑在座椅上,椅后加装47枚火箭,用蜡烛点燃火箭后升空。

  不幸的是,万户最终殒命。相较于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故事,万户的故事极具现实特征。万户虽未成功,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被誉为火箭飞行第一人。

  甚至于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还以“wanhoo”命名呢。

  呲溜,说远了,总之来说,华夏的火力不足症是祖传的,根植于骨子里的。

  所以左贤王给忘了,今日就是他的灾难日。

  匈奴骑兵更是惊慌,好不容易打进来了,结果发现对面还有一道防守,这无异于裤子脱了,却告诉你今天不能吃凉的、

  但此时都顾不上了。

  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字逃!

  玩命的逃!

  就连左贤王都控制不住场面。

  可,俗话说的好,进来容易出去难啊。

  你听,你看,城门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门洞就那么大!

  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

  而在匈奴死命攻击轮台的时候,大宛的士卒也动了。

  当匈奴要逃的时候,大宛已经包围了过来了。

  城外还有战车兵和骑兵掠阵,斩杀逃出去包围圈的小股士兵,

  简直了,左贤王今日成功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瓮中捉鳖!

  不掺假的瓮中捉鳖,瓮城里捉也好像没毛病。

  铺天盖地的羽箭,不要钱的往外射!

  张绵和赵正在城头哈哈大笑“

  过瘾!”

  “太过瘾了!”

  张绵笑着道:

  “赵将军,估计左贤王死的心都有了。”

  哈哈!

  赵正也是个老顽童:

  “死?死都便宜他了,咱把他送到皇宫多好啊,让陛下也能看看这嚣张的匈奴左贤王是怎么做俘虏的。哈哈!”筆蒾樓

  两人的笑,和城下的惨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匈奴士兵逃到城外的时候,发现大宛居然帮着大汉打自己,城外不远处到处布满了拒马。

  木头制作,全是刺刺尖尖的拒马。

  拒马后也是弓手准备。

  只要有人出来,就马上射杀。

  这场战斗足足厮杀了有两三个时辰。

  城下早就布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

  匈奴一个个不甘心的倒下,人也是越来越少。

  等到天已经彻底黑了的时候,战斗终于来到了尾声,张绵拿着大喇叭在城头喊着:

  “左贤王,投降不杀!”

  “大汉优待俘虏!”

  汉军也如同传声筒一样,对着下面喊:

  “左贤王,投降不杀!”

  。。。。。。。

  而场外的大宛人也叽里咕噜的:

  “哇哇哇哇,哇啦啦!”

  终归就是一个意思,投降吧。

  左贤王看着身边剩下的不到三千骑兵,知道大势已去,今日自己败了。

  瞬间苍老了好几十岁。

  好似一个快要进棺材瓤子的老头。

  身边亲兵已经双目发红了。

  怔怔的望着左贤王:

  “左贤王,我们还打吗?”

  一个个希冀的看着左贤王,匈奴也是人,也会害怕。

  今日汉军太凶残了。

  他们怕了,想投降了。

  左贤王看着士兵的样子,知道士气已经没有了。

  挫败的仰天长叹:

  “降,降了吧!”

  声音都有些颤抖。

  匈奴的精锐啊,被自己葬送在了轮台,此战后,匈奴十年缓不过来了。他是匈奴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