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诸事

  听到刘进的话,刘彻父子两个已经震惊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了。

  肥水能肥田,那是早就知道的,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里面会有这样的讲究,可以想象,如果刘进的办法真的能实现,那大汉不缺粮食了。

  甚至于不用付出什么,什么人畜粪便,草塘泥那都是不花钱的东西,可以说是五无本的买卖啊。

  太子语气复杂的道:

  “这事儿能成吗?”

  刘进点点头:

  “这些我会通过粮行进行宣传推广,配比方法也会公布天下。”

  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太子刘据感觉到自己真的不如儿子。

  这一刻,彻底的消除了芥蒂。

  以前虽说也想把皇位直接给刘进,那是出于父子情,等等一系列的亲情上的考虑,但是从刘进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来看,就可以充分的看出来。

  自己确实没有刘进这样的奇思妙想,也没有这样能让田产增收好几倍的办法。

  可以想象,一旦成功,刘进在民间的声望绝对是水涨船高。

  农民百姓很简单,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喜欢谁。(可以参考袁公的声望。)

  能把粮食增产好几倍,按照儒家的说法,足以成圣了。

  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刘进可能会成为一个让人传颂千古的皇帝。

  “我会让官府配合你的行动,放手干吧。”

  刘据叹了一口气。

  他这一刻真的成为了工具人。

  但是他不后悔。

  刘彻听完,虽然震惊,但是一切都没验证,毕竟也是在位多年的皇帝,假装表情很平静的道:

  “你们父子俩看着办吧。”

  太子和刘进相视一笑。

  虽然说刘彻说的轻松,但是他们已经明确的感受到了,刘彻还是不放心,现在之所以不退位,不是贪恋权势,而是想为父子两个把握方向啊。

  甚至可以说是吸引火力。

  只要刘彻在位一天,就能搞定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刘进的一系列的机构和政策,如果没有刘彻的推波助澜力挺,很难实施。

  那都是朝着大族捅刀子的政策,就算是刘进现在当上了皇帝也没有那种威信。

  可刘彻就不一样了,仅仅凭着刘彻这个名字就可以镇压当代。

  这是一代大帝的自信,也是一代大帝的责任,为了大汉基业千秋万代,他舍得。

  渐渐的。卫子夫也乏了。

  太子一家和刘进一家也回了。

  千头万绪都需要这爷俩去办。

  回到了太孙府,刘进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方大刚给派出去了,去当养猪祖宗了,邴吉也开始挑选合适的人手按照刘进给的手册进行培训,准备把粮行和粮监会从京兆尹推向全国。

  当然现在储备人才很足,但是挑选和培训也耗费很多的功夫。

  进度不会太快。但也不会太慢,怎么的赶到春种之前也会推广出去,让大部分百姓可以有粮食可种,可吃。

  而国库赚来的那些就成为了原始的基金。

  甚至邴吉在不断的打击高利贷的过程中,也割了不少的韭菜。

  今年的大汉不缺钱粮!

  工坊的香皂也成为了快消品,奢侈品。

  不仅长安地区的贵妇们喜欢,就连大汉其他地区的商人们,也在大量采购,一时间,成了新的奢侈品。

  甚至远在西域的张绵等人都知道了,还派人专门来进货了。

  从张绵的信件里,刘进对于西域的开发很满意。

  轮台城的建设很快,现在以轮台城为辐射,周围的小国有点成为了轮台的卫星城的意思了。

  甚至税收都在轮台进行。

  当然你也可以不交,骑兵,新军和轮台守军不是摆设。

  虽然现在常驻的新军只有一万多,但是配合上骑兵打退了不知道多少次匈奴前来收粮的小分队。

  大汉的声望在西域那是一时无两。

  相信慢慢的西域小国会融入大汉的。

  只是从张绵的信件中,刘进也感觉到了危机,张绵清楚的说道,由于汉军的强硬,杀了不少的匈奴人,和大宛人,两家好像又在蠢蠢欲动。

  刘进看完,目露寒光。

  “匈奴,大宛这是在找死。”bi

  不过在信里还是安抚张绵,现在不是开战的时候。

  让他克制一下。

  等明年的秋粮下来,粮行和粮监会等一系列政策彻底的有了个结果的时候,那才是好时机。

  自己也可以暂时的放开双手,安心的在外作战,让自己的太子爹慢慢消化。

  现在还不行。

  忙忙碌碌的,已是深冬时节,一个让刘进等待已久的人,终于来了。

  刘进吸溜了一下鼻涕,从屋子里穿戴整齐走了出来,不得不说大汉的冬天是真冷。

  早就受不了的刘进,准备盘一个火炕在屋里。

  而来的人,正是工坊里的大匠陈大的小徒孙。

  两手揣进了袖子里,嘴里呼哧呼哧的冒着白气,走到客厅里,总算感觉到了一丝的温和,看到陈大的小徒孙正恭敬的站着。

  刘进招呼了一声:

  “你就是陈大匠的徒孙吧?”

  来人岁数不大,也就是十七八的样子,穿着厚厚的羊皮子做的衣服,看起来像是个胖乎乎的球,脸上还带着一丝的青涩,但是刘进知道,能被陈大匠派出来给自己干活的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回禀殿下,小人冼三。”冼三恭恭敬敬的行礼。

  “起来吧,坐!”

  然后又喊了一声小凳子,送进来了一碗热汤。

  冼三恭敬的谢过,坐在太师椅上,接过来小凳子手里的热汤。

  两人一顿吸溜。

  天实在是太冷了,之前在太孙府外等了好一阵,他虽然穿的多也扛不住。

  喝完了热汤,总算是暖和上来了,刘进率先问道:

  “冼三,来干什么陈大匠跟你说了吧?人和家伙都带齐全了吧?”

  冼三站起身来回禀:

  “都带来了,小凳子总管把人安排在了偏房那面了。”

  刘进点点头:

  “行,既然知道怎么干了,你们就开始吧。”

  “对了,如果太孙府别的人想要盘火炕不给他们盘,听懂没?”

  冼三露出疑惑的表情,但也不敢问。

  只能恭敬的答应。

  这两章是过渡章节,大家担待一下哈。

  有意思的马上来了,猜猜为啥只盘一铺火炕?发挥你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