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伤及国本
“现在反而白白亏空家财。”
到此时当然用岁月史书技能清除自己的过错痕迹。
林峰嘴上说得悲天悯人,可忍不住嘴角微扬,笑了出来。
张舟愣住了。
记得侯爷说的是蒙大人力再怎么也不能动工?
不少机器零件已制成存于内务府仓库中迟迟不发货给他。
最后把心气耗光转让了股份给他。
“张师弟,我们的水泥技术还有改进空间吗?”
林峰指着一旁的机器询问。
“有!我都已经记录下来,等闲暇时再一一验证改进。”
作为一位机械迷的张舟,最理想的工坊应该尽量自动化生产,昼夜不停的高效运作。
目前的作品还差得很远,并未达其预期。
“你一直加了很多东西,但想过做减法吗?”
张舟不解。
“比如把工厂简化些,器械简化些。减少投资,效果更快。”
“不考虑产量与成本,只关注便利。”
张舟恍然大悟。
“侯爷您的意思是推广更便捷的小型水泥生产工具,让每个地方都可以生产。” 竹简般点头同意了想法。
林峰轻轻点头赞同。
“你难道没发现秦朝当前对于钢铁和水泥需求量巨大么?”
“即使朝廷雄厚资本建立的大规模工坊也难以满足全国范围内的日常所需。”
“各地应该有自己的小型厂,不仅能供自家需求,还能让百姓获得收入。”
这一刻的林峰心情变得十分复杂。
他多么希望能看到这个伟大愿景实现:各地冒出一个个小型钢铁、水泥和其他轻工业。然而世界总不能尽随人愿……
飞鸟归巢,弓箭收仓;狡兔死走狗藏。始皇帝能够超越历史定律吗?
自己实在不敢赌。
次日上午早朝期间杨淳指出冯涿 擅自斩杀山夷的行为并声称冒功请奖。
林峰虽缺席,但有太子公子扶苏仗义执言替冯涿辩解。
杨淳见到这种情形内心怯场了几分,加上其他武官同声斥责
“说的是咱们吗?”众人纷纷围到窗边,向人群聚集的地方眺望。
“侯爷的手段果然快而利落!”
“我们终于扬名四海了!”
“快去买……算了,我自己去。”
赵烈兴奋异常,疾步朝楼梯口跑去。
“大哥请留步,我们一起。”几个人紧随其后。
“一起去吧!”众人齐声应和。
“哎,几位还没付账呢!”店老板心急火燎地追过来。
“我可是镇水将军,酒钱怎会少了你的?”赵烈挥手甩出一把金币,洒得到处都是。
他带着众人匆匆奔向卖报的孩子。店主则无奈地蹲下捡金币:“真是的,这些军爷怎么这样不懂事。”
没过多久,赵烈抱着一大叠报纸回到了店里,命人清理桌子,给每人分发了一份报纸。“大家看看,里面写了些什么。”
“我们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可不能让别人贬低诋毁。”
赵烈匆匆翻阅,小字密密麻麻看得眼花缭乱,但他对自己名字有把握。
一行行看下来,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自己。
“你们都傻站着干嘛?不是让你们看报吗?”看到众人都看着他,赵烈忍不住生气起来。
“大哥,我们都认不了字。”一名手下解释道。
“对啊,上次听闻侯爷给哥安排了一门亲事,新娘子是读书识字的大家闺秀。不如找她帮忙读一下吧?”
“大哥,您能看得懂吗?”其他手下纷纷问。
赵烈红了脸:“虽然我不认很多字,但我自己的名字总该认识吧。”说着在桌上写了个歪歪扭扭的名字:“按照这个样子找!”
手下们只好照着桌上的名字逐字对照报纸。
旁边的一个文士笑出来,觉得这一幕太过滑稽。
赵烈恶狠狠瞪过去,几乎要动手。
“壮士们,各位是在找什么?”对方赶忙致歉并自荐帮忙:“在下粗通文墨,应该可以帮上忙。”
见对方不像善类且诚恳致歉,赵烈倒也不计较,请他帮忙寻找登载的那篇文章。
“在这儿呢。”
文士摇头晃脑地开始读,但内容晦涩难懂。
朗读结束后,文士停了下来。
“继续念啊,为什么不念了?”赵烈疑惑道,知道内容中有许多溢美之词夸奖自己。
“我已经读完了呀,兄弟们。” 文士答道,从袖中拿出几个铜板,“各位忍痛割爱给我一份吧,这报纸买不到。”
“你竟然只念了这么一点?” 赵烈怒不可遏。
文士无奈道:“壮士,在下一字不漏地读了一遍。”
赵烈一气之下夺过报纸:“我去侯爷那里理论!”
手下一阵惊慌,试图阻拦:“大哥别冲动!”
赵烈甩开拉住他的手下,上了马绝尘而去,众人急忙追赶:“等等我们!”
小半个时辰后, 方刚从铸铁厂回到皇宫外面传来了吵闹声。
“我要见侯爷说正事!”
“再阻止,小心某家不客气!”
出现,淡然地说:“镇海将军有何指教?”
“侯爷,您之前答应为咱们扬名,但这上面不过寥寥几句话。”
“我的兄弟牺牲无数,哪能就这点篇幅?”
皱眉道:“先退下,英布留下。”
明亮宽敞的大厅里, 喝令端上热茶。
“解酒吧。” 理智地劝慰,“你不就是为了替故去的兄弟争取荣誉,心里不甘吗?”
随即取出一本古书,“这段记录伐戎王、开拓疆域的文字你觉得少吗?若人人都记上姓名,那每人都须攻灭九国,开拓五百里国土才够资格。”
赵烈满脸羞惭:“侯爷责备得是。”
用手指轻轻拍打他的额头:“华夏英雄数不胜数,能留下些许名字已是莫大的荣耀。”
教导:“如今你是将军,不能再莽撞行事。”
赵烈连忙点头:“不敢了,请侯爷放心。”
安慰道:“本侯深知你与兄弟的感情,但你要记住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现在还需历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将领。”
赵烈深鞠一躬:“定不负期望。”
在府内,那位将领诚恳地承认了错误:“我明白了。”
屋外传来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他抬头瞥了一眼,发现原来是手下的士兵跟了过来。
“你们先回去吧。”
“你现在已经是个将军了,闲暇时多看看兵书吧,不要只想着玩耍。”
将领惭愧地低下头:“遵命。”
等人散去后,府内的那个人不禁露出一丝无奈的微笑。历史上这人投靠大将时已经拥有数千兵力,即便只是平民出身,却依然能赢得众人忠心,可见他有一定的领导魅力。
“来讨公道的人,很少有好下场。”
“但这次算是破例了。”
那人笑着坐下,随意翻开对方带来的报章,脸色却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扶苏怎么选择在这时候公布这个消息?”
时机不合拍啊,言辞过于肯定,仿佛改革马上就要实施一般。
“陛下还没离京!”
他起身焦躁地踱步,准备立刻前往朝堂。桥松的言论虽以笔名出现,然而众人心知肚明,他代表的就是扶苏自己。原本的计划是等陛下休养后,由扶苏提请修法再付诸实施。
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使 也不能忽视权贵阶层的利益独断专行。
没想到扶苏却擅自提前发布了公告!
“等等。”上了马车后,一个念头突然涌上心头。皇帝身边那些重臣里,有几个能看出他的病体不适,他们可能也都默不作声。那么扶苏呢?
难道陛下告知过他实情吗?
想到这里,愈发觉得这可能是真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不能耽搁太久啊。”
他心情复杂难平。此时发布这一消息,既是在探路,也借皇帝的威严压制反面声音。
“果然是亲生子啊。”
他在心底感叹。即便是到了生命的尽头,始皇帝依旧为扶苏谋算了这一切。马车行进于集市之中,周围喧闹不已。无论是平民还是商人全都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百姓受够了严苛的法律,消息传出后,他们既不相信又充满期待。
“这次不同以往啊。”
他笑了起来,在此刻,谁能反对这提案,便是站在皇权威信对立面。所有争斗和阴谋都可以滚一边去。
宜城宫。
匆匆赶来,沿路仆人们纷纷致敬。“殿下是否在书房?”
“回侯爷,太子殿下正在见客。”
“见客?”他望着渐渐落下的夕阳,猜测着那人的身份。“老蒙毅?果然……”
这时听到了从不远处传来的哀号声——那是蒙毅的 。“臣以死相谏,请殿下收回成命!”
蒙毅哭诉不停。从前也是这位老人家动不动就在朝廷哭泣求情。
这招还真是屡试不爽。
扶苏苦笑着示意他稍安勿躁,可蒙毅坚持不站起来。蒙毅开始陈述秦律的重要性和改法后的严重后果。
“殿下的意图我不明白吗?百姓的困苦不过小问题,改法则伤及国本啊!”蒙毅滔滔不绝。
这时门外一人悄悄打手势,“让老蒙说完吧。”
扶苏会意,点头表示继续聆听。“好,您请继续。”
过了片刻,蒙毅体力终于不支。“老微喘息……请问殿下一语。”
“继续。”
蒙毅再次深躬作揖讲述改法的害处。外面那个等待的人终于忍不住了——
敲门进来的是雷侯。“雷某特来拜见,只是见到尚书早在此处未敢搅扰。”
“哼。”蒙毅面色不悦。
扶苏急忙要去扶助,雷侯却制止,“蒙尚书身体只是站久了疲乏,无需担心,让他自己缓缓吧。”
就这样,局势被微妙地改变了,连带所有人的心情也一同发生了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