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彻底消灭其族
数千支箭如雨般射向蒙远,这位英勇的战士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但他的眼中满是对国家的忠诚和不屈的精神。
蒙远感受到体内剧痛,默默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结,竭尽全力支撑自己不倒下。
林川彻夜未眠,目光如炬地凝视着黑暗的夜空,期盼黎明的到来。
麒麟小白在宫中无目的地徘徊,它似乎感受到了主人林川内心的愤怒与痛苦,安静地趴在地上。
林川带着一丝悲伤问道:“小白,你还记得蒙远吗?”
小白仿佛听懂了他的话,轻轻点头,“你知道吗?他已经走了,离开了我,也离开了我们。”
听到这话,小白激动地站起来,发出一声怒吼,它的眼中同样满是悲伤。
因为当林川初遇小白时,需要一个能够细心照料它的人,而蒙远总是在完成军务后,耐心地照顾它。
林川温柔地抚摸着小白的头,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一起为他报仇,好吗?”
小白再次发出响亮的吼声,抬头望向明月,那声音震撼天地。
清晨,阳光洒满大地。一位壮汉扛着锄头,笑容满面地准备去田间劳作。
“李大爷,早啊。”壮汉热情地打招呼。
“早啊,虎子。”老人回应道。
“李大爷,你听说了吗?又要打仗了。”虎子无奈地说。
“这么大的事谁不知道啊!荒国真是不安分,公子才停战半年,他们又来攻打。”老人回答。
“是啊,我们公子一向主张和平,若玄月不来侵犯,公子也不会出兵。陈、蔡两国也是自找苦吃,现在国破家亡。”虎子笑着补充道:“公子是个明君,我看荒国这次必败无疑。”
“话虽如此,但荒国可是虎狼之师,我的这条腿就是在函谷关之战中受伤的。”李大爷回忆起往事,心中既有怀念也有恐惧。
“李大爷,给我们讲讲当年的战斗吧。”虎子满是期待地说。
李大爷摇了摇头,不愿再提及那段惨烈的历史,转身离去,留下了一脸遗憾的虎子。
“将军,大金使者赵括求见。”
“请他进来。”
林川无力地靠在王座上,满面疲态。
将士们窃窃私语,心中疑惑:公子为何如此疲惫?
赵括恭敬地行礼:“赵使赵括拜见公子。”
林川仔细打量着赵括,不禁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曾经的青涩少年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稳的男人,留着淡淡的胡须,眼中透出成熟与智慧。
听说他在婚后闭关修炼一个月,随后在父亲安排下娶了妻子。
“不知将军此来有何贵干?”
“奉我王之命,带来五千匹骏马,希望与公子交换粮食。”
林川微微一笑,“将军远道而来,请先休息。不过,我想请教一下,若我国与荒国开战,赵王是帮还是不帮呢?”
“公子,我王认为荒国出兵不义,准备派遣十五万大军相助。只是由于粮草短缺,行动稍有迟缓。”
言外之意,赵括暗示:要我们出兵可以,但大乾得拿出点诚意来。
林川苦笑,明白这是个不得不答应的条件。
毕竟,单凭大乾之力难以抗衡荒国,苍狼国又在一旁观望,伺机而动。
王猛急忙插话:“公子,我国实在力不从心啊。”他担心林川一时冲动做出大方承诺,毕竟每一分资源都来之不易。
“确实如此。”赵括淡淡回应,“正因为粮草不足,才迟迟未发兵。”
林川深感头疼,最终决定亲自解决,他笑着说道:“赵将军辛苦了,我会额外提供给你们五千匹马所需的粮食。等你们有了余粮再归还吧,毕竟我们是一家人,不必斤斤计较。”
赵括内心无语:既然是自家人,为什么不直接赠送?现在倒像是借债一般,还款日期也未定,全凭信用。
王猛几乎落泪,深知这些粮食来之不易,但林川坚定地摆了摆手,心里虽痛,却也知道唯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局。
在公子面前,赵括恭敬地行礼道:“感谢公子的恩赐,我这就去取马匹,带上公子允许的粮草。”林川心中虽痛,却只冷冷地说了句:“下去吧。”
赵括转身离去时,心中五味杂陈,这次面见公子并非自己所愿,而是遵从父命,意在磨练自己,同时也想观察公子的态度。幸运的是,公子也表现出了应有的慷慨。
出殿后,赵括遇见了旧识赵飞燕,她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赵括内心一阵苦涩,但仍保持礼貌地问候:“小将赵括,见过公主。”
他的声音中既有激动又带着一丝冰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冷淡,赵飞燕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她递给赵括一封信,请求他转交给自己的哥哥。
赵括接过信件,未作停留便转身离开,留下赵飞燕独自站在那里,感觉似乎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与此同时,林川正在与烛戊之商议下一步行动。独孤一族是上党地区的重要力量,拥有强大的私兵和广泛的影响。
为应对可能的变化,林川决定亲自带领李存孝、贾富等十二名勇士前往上党,仅带三百狼影作为随行人员。
申不遇建议林川应率领大军前往以防不测,但王猛并未反对,认为林川此举可能是为了试探独孤一族的真实意图。
这些将领个个英勇无比,文官们也是才智过人,因此此行或许能为林川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申相别急,我自有分寸。而且你看,独孤家的三位小姐也到了。”林川微笑着说道,让申不遇无从反驳。
毕竟林川行事向来胸有成竹。
“公子,不过独孤信似乎对我们与荒国的交战持观望态度,至今未有任何行动。”有人提醒道。
林川虽感无奈,但这次他决定带上窦一虎和上官嫣儿,准备在接下来的局势中做出决定,要么收服对方,要么彻底消灭其族。
“紧急情况,立即传令下去,今天下午出发。”
烛戊之见状,建议道:“公子如此匆忙,恐有失礼仪,我们应先通知独孤一族,让他们有所准备,并举行祭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