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消除隐患

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两人的心灵却因此更加贴近。

林川望着眼前的少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我孤女。”少女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触动。

林川微笑着提议道:“那我给你取一个名字吧。北风吹雪,冰河结缘,就叫你雪娇如何?”

“雪娇……”少女轻声重复着这个名字,陷入了沉思。

林川轻轻笑了笑,目光转向窗外,心中想着如果嬴政今天不除掉那个老贼,定会让他血债血偿。

而在另一端,贾诩策马急驰回到阳翟城,迅速召集了吕朗、王猛和赵大有三位谋士。

“公子不知去向,我们必须立即稳定局势。”贾诩对三人说道。

“这都是你们的失职!”赵大有愤怒地吼道。

但吕朗冷静下来,严肃地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关键是确保局面不失控,为可能的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贾诩也提醒道:“公子失踪的消息绝不能传到烛戊之耳中,他对我们并不完全忠心,一旦消息走漏,郑地将陷入险境。”

“至于烛戊之,申相会处理。我们更应担心荒国是否会趁机攻击。”王猛分析道。

“我们的战友廉柏和季烽已不在,确实缺少可用之人。”吕朗叹息道。

“将军不可轻举妄动。你是从龙之臣,统领三万大军,你的位置至关重要。”贾诩阻止了赵大有的冲动。

“那我们该怎么办?”赵大有焦急地问。

贾诩镇定自若地说:“蒙远将军在上党驻守,他在王野也颇有威望。我们可以派人送信给他,让他提高警惕。”

“可我们的人手确实有限。”赵大有感到无奈。

“别担心,宇文一族对公子忠心耿耿,可以派宇文庆前去报信。”贾诩建议道。

“征东的大军和宛城的守军也需要通知。”吕朗补充说。

“我会亲自前往韩擒虎处,而宛城的事我已经交给了庞统,并且带回来了宇文桓将军,以震慑那些摇摆不定的人。”贾诩坚定地说。

“大乾现在的形势十分危急,除了要提防烛戊之,还有韩氏的老臣们。”王猛提醒道。

“立刻派遣文塬带领宣武卒前往囚龙,必要时可以直接行动对付郑王。同时让颜良和文丑监视乐进等人的动向。”吕朗下令道。

“明白。”众人回应道。

王猛神情严峻,急忙吩咐手下:“速去把公子的独子找回来,以防万一。”

会议室里气氛突然变得沉重,大家都知道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

贾诩也一脸严肃地说:“成败在此一举,我们必须保住公子多年的心血。”

“愿为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人齐声回应。

冬日的天空飘着雪花,数百名侦察骑兵迅速分散开来。

赵大有下令军队进入全面戒备状态,并控制了宫城、内城和外营的所有兵力。

同时,他指示李仁整理这几天的情报交给王猛。第二天,贾诩便快马加鞭赶往东征大营。

烛戊之望着混乱不安的阳翟城,心中满是忧虑。

貂婵在他身后问道:“父亲,您在想什么?”

烛戊之叹道:“这阳翟城乱成一团,我真是忧心如焚啊。”

貂婵猜到父亲的心思:“难道父亲还在想着复国的事?”

烛戊之摇摇头:“哪有那么容易,郑地百姓已经经不起战乱,郑王也没了斗志,他的两个儿子也不够出色,我们没有胜算,而且我也老了。”

“可是父亲还有乐进他们呢?”貂婵提醒道。

烛戊之笑道:“公子的布局高明,太史慈步步高升,而乐进他们被分散各地。为了郑地的安宁,我们还是安分守己吧。”

“天下已是大乾的囊中之物,我们的抵抗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烛戊之低声说道。

貂婵点头表示赞同,她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烛戊之转向貂婵说:“杨玉莲可能斗不过赵飞燕,若林川的孩子出世,那孩子也有玄月的血脉。我们要全力支持他。”

“父亲,我该怎么做?”貂婵冷静地问。

烛戊之叹了口气:“你可能要受委屈了。我想推荐你成为妃子,协助杨玉莲。”

貂婵的眼中闪过一丝苦涩,没想到父亲会让她这么做。

烛戊之无奈地说:“杨玉莲告诉我,林川并不喜欢女色,需要你的帮助。”

尽管内心感到愧疚,但烛戊之知道这是必要的牺牲。

“父亲,请放心,我会完成任务的。”貂婵收起了无助的神情,决心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貂婵走出亭台,北风凛冽,松枝上的雪随风飘落,细白如玉。

寒冷的外表下,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更加难以忍受。

烛戊之目送貂婵离去,心中明白,尽管自己身居丞相高位,但真正的权力仍在王猛和申不遇手中。他决意守护杨玉莲的地位不受任何威胁。

赢政归国的路上,并不急于赶路。他沿途散布林川死于王禅老祖之手的消息,想要动摇大乾的稳定。

这一策略让大乾陷入了混乱,特别是那些深受林川政策打击的世家大族,他们失去了许多特权。

一些人甚至举兵反抗,而其他人在观望局势的发展,担心一旦选择错误就会陷入绝境。

王猛现在忙得不可开交,面对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尤其是来自韩地百姓和世家私军的挑战。

上党独孤氏、宜阳韩氏、武遂姜氏等家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总数达到三万之众。

王猛一边安抚叛乱者,一边准备平息动乱,深知如果不能迅速控制局面,大乾将自毁长城,而韩擒虎正在东方征战,后方不容有失。

李仁匆匆赶来,看到王猛焦虑不安。他建议王猛不要亲自出征,而是通过封爵的方式稳住局势。

然而,王猛决心已定,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消除隐患。

对于国内的不稳定以及烛戊之可能的举动,王猛相信魏征能够维持秩序,赵大有也能确保阳翟的安全。

朝中的老臣已被林川大量替换,留下来的都是难以收买的顽固分子。

听到林川死亡的消息,这些人心中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