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刘大海的资源论
霍光在长安城与元朔城之间,指挥着工匠们如火如荼地铺设铁轨.
每一寸延伸的铁轨都承载着大汉国迈向蒸汽时代的希望。
而此时,长安城中那庄严肃穆的未央宫,气氛凝重且满是对未来变数的期待。
刘大海肃立在未央宫的大殿之上,身姿挺拔。
可内心却如汹涌的波涛,他深知,自己即将向老爹呈上的理论。
将会如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
对大汉的国运产生深远影响,这便是足以改变大汉发展轨迹的 “资源论”。
“老爹,孩儿今日有极为重要之事,想要和您进行商议一番。”
刘大海恭敬地向刘彻行了礼。
刘彻原本正专注于手中的奏章,听闻此言,微微抬起头。
目光从密密麻麻的文字间移开,落在刘大海的脸上。
他眼中闪过一抹好奇,温和地说道:“哦?大海,究竟是何事,如此郑重?但说无妨。”
刘大海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缓缓开口:
“父皇,如今霍光正倾尽全力铺设铁轨,蒸汽机的应用也越发广泛。
我近日反复思量,一旦未来蒸汽机遍布整个大汉国,
其燃料的消耗量将是极为惊人的。
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刘彻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目光锐利地看向刘大海,问道:
“你所言极是,那应对之策,你可有想法?”
刘大海向前迈出一步,伸出手,指着大殿内悬挂的大幅地图,说道:
“父皇请看,西域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盛产石油。
这石油,对于蒸汽机而言,堪称绝佳燃料。
我们必须将这片资源丰富之地,纳入大汉的版图,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未来蒸汽机的燃料供应毫无后顾之忧。”
刘彻的目光顺着刘大海的手指,落在地图上的西域地区。
刹那间,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如鹰,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西域,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局势错综复杂的地方,向来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刘大海的一番话,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片土地对大汉未来发展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你且详细说说,这石油为何对蒸汽机如此重要?”
刘彻追问道,眼神中满是探究。
刘大海连忙解释:
“老爹,如今蒸汽机主要以煤炭为燃料,
然而煤炭的开采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输时也多有不便,且燃烧效率有限。”
“反观石油,不仅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而且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更为巨大,运输起来也相对便捷。
倘若能将西域的石油资源掌控在手中,大汉的蒸汽机动力必将得到极大提升,
无论是推动经济蓬勃发展,还是增强军事战略优势,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刘彻缓缓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刘大海的阐述令他眼前豁然开朗。
他深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时代。
掌控资源就等同于掌控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刘彻目光炯炯地盯着刘大海。
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似乎此刻他已在心中勾勒出这场未来战争的大致轮廓。
刘大海沉思片刻,有条不紊地说道:
“西域诸国林立,各自为政,局势错综复杂。
我们可先派遣口才出众、智慧过人的使者前往,
宣扬大汉的赫赫国威与浩荡恩泽,采取分化拉拢的策略,瓦解他们的联盟。”
“同时,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整军备战,枕戈待旦,
做好随时出征的万全准备。
倘若有冥顽不灵、不识时务者,再以雷霆万钧的武力予以征服。”
刘彻站起身来,在大殿中缓缓踱步,眉头紧锁,心中仔细权衡着利弊。
如今,大汉国力强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但目前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先解决匈奴。
当他们解决完匈奴这一隐患后,目光也该看向西域那片土地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彻频繁召集朝中大臣,齐聚朝堂。
共同商讨刘大海提出的资源论以及征服西域的可行性。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
“陛下,西域路途遥远,山川险阻众多,
环境复杂多变,贸然出征,恐怕会遭遇诸多风险,还望陛下三思啊。”
一位白发苍苍、经验丰富的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此言差矣!如今我大汉国力强盛,军队训练有素,兵强马壮,何惧之有?
况且,掌控西域资源,乃是关乎我大汉未来兴衰的大事,
绝不可因一时的艰难险阻而退缩放弃。”
一位年轻气盛、英勇无畏的将领慷慨激昂地反驳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刘彻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静静地聆听着大臣们的激烈争论。
但他的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深知,征服西域,绝非仅仅是为了获取石油资源。
更重要的是借此拓展大汉的影响力,打通与西方世界的贸易通道。
让大汉的威名如春风般吹遍四海,让四方蛮夷皆来朝拜。
在霍光那边,铁轨的铺设工作依旧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他虽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但还是听闻了自己师傅向刘彻提出的资源论。
得知此事后,霍光心中对师傅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
他心里明白,一旦西域被纳入大汉版图。
蒸汽机的燃料问题将迎刃而解,得到极大缓解。
而自己所负责的蒸汽运输事业,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为大汉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大的力量。
与此同时,刘大海并没有因为刘彻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有丝毫懈怠。
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于是开始让刘据深入研究西域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政治格局等情况。
刘据开始四处奔波,广泛收集各方情报。
不辞辛劳地拜访那些精通西域事务的学者、往来西域的商人。
与他们促膝长谈,详细了解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商业往来和军事力量。
试图探寻出一条既能实现大汉利益最大化,又能尽量减少冲突和伤亡的征服之路。
时光荏苒,日子一天天过去。
刘彻在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之后,终于下定决心。
他再次召集大臣们齐聚未央宫大殿,神色庄重,
声音坚定而有力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朕决定,即刻筹备西征之事。
西域资源丰富,对我大汉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以和平与武力相结合的策略,恩威并施,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大臣们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表示坚决服从刘彻的决定。
虽然仍有一些大臣心中存有疑虑。
但在刘彻那不容置疑的坚定决心面前,也都选择了支持。
毕竟他们都明白,这是关乎大汉国运的重大决策。
随后,刘彻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西征的筹备工作。
他还亲自挑选了一批精明能干、机智灵活的使者。
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培训,准备派往西域诸国。
展开全方位的外交攻势,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刘大海凭借自己对蒸汽机的深入了解。
为军队提供了一系列关于蒸汽机在军事上应用的宝贵建议。
例如,他建议将蒸汽机改装用于运输粮草和沉重的攻城器械。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还能增强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和攻城战斗力,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让原本还有些担忧大军长途跋涉的刘彻定下了心。
他倒是给这茬忘记了,既然这蒸汽机能运输货物,那又何尝不能运输士兵和战马呢?
只要先把铁轨修到西域旁边,那什么时候想西征,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想到此,刘彻又找来了霍光。
让其观察元朔城和长安城之间的蒸汽运输。
如果连续一个月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那就可以试着在周边几座大城之间进行联通。
除此之外,刘彻还特意分出了一批铺设铁轨和设计蒸汽机的华夏理工学子。
开始着手设计铺设一条通往羌郡的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