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经过了交流和切磋之后,明月和许玥儿之间的关系说不上已经和和睦睦,但也没有最开始那般僵硬了。
最起码能够正面交流。
当大家重新坐在一起的时候,明月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李道开口道,“对了,还有一件事要与你说说。”
李道问道,“什么事?”
明月直言道,“你准备什么时候给小玉儿一个身份。”
“嗯?”
李道表情一怔,“什么意思?难不成我没有给小玉儿身份吗?”
明月道,“在我们面前你是给了,但在外面呢?”
“现在大乾上下所有人都知道小玉儿是我的亲生女儿。”
“但是你呢?”
“他们可不知道你在小玉儿面前的身份。”
“故而,实际上在你不在大乾的时候,一些声音也一直在民间流转。”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我在刻意把小玉儿当做下一代大乾君主培养,但是你与小玉儿表面的身份太尴尬了。”
“他们一直担忧,担忧如果小玉儿成为大乾下一代君主,你会不会还这么尽心尽力。”
“甚至有人找到我面前提了一个很大胆的建议。”
李道下意识问道,“什么建议?”
明月俏脸微红道,“建议我们重新培养一个孩子出来。”
重新培养?
李道一愣,很快想明白了,他摸了摸下巴一本正经的说道,“生孩子?倒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小玉儿还是继续当成君主培养,这一点不会影响什么,与这个没有关系。”
明月忍不住抬手敲了一下李道的手臂,“你说什么呢?和你说正经事呢。”
李道笑道,“难道这不是正经事?”
“咳咳。”
这时,一阵轻咳声响起。
回头看去是铁三娘发出来了,她给了两人一个眼神。
这时两人才注意到周围还有其余人呢。
李道也知道现在不是打趣的环境,开口道,“所以,明月你的意思就是想要表明小玉儿与我的身份?”
明月点头,“嗯。”
李道开始思考起这一消息传出去的情况。
要知道安远伯的名声可谓是人人喊打。
哪怕是放到今天也是。
不知道多少人私底下说着安远伯害了整个大乾。
毕竟在许多人看来,没有安远伯李道,那么明月这位陛下和武王李道就是天作地合的完美一对。
这要是身份露出来
想一想,骂安远伯李道最狠的一般都是最崇拜武王李道的。
二者身份一重叠,那可太有意思了。
至于会不会对武王身份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李道完全不带一点担心的。
实力说明一切,他为大乾做的就能说明一切。
李道开口道,“明天开个朝会吧,这种事不可能在私下随便传出去。”
明月点头,“嗯,就这么定了。”
这么做也是为了朝堂稳固,让下面的人再无后顾之忧。
夜晚。
明月没有回皇宫,直接在武王府留宿下来。
后院房间。
李道住在主卧,明月住在了紧挨着的一边。
本来另一边是铁三娘给自己留的。
但她目前很不想参与进两位大女主的斗法,于是直接让了出来。
许玥儿其实也无所谓住在哪里,性格她与酒儿更相似一点。
但铁三娘让出来她也不会拒绝。
在两人即将进屋前,酒儿不知何时端了一盆热水走了过来。
柔声道,“少爷,进屋洗漱了。”
李道习惯性的随着酒儿进入屋子,而后房门自然而然闭上了。
留下剩下一些人沉默着。
看到这一幕,铁三娘最先反应过来,忍不住偷笑了一声。
第二天,清晨。
李道在酒儿的伺候下洗漱完毕,穿好衣服走出屋子。
走出来后,看到明月和许玥儿已经早早坐在庭院中了。
李道招呼道,“你们起来的挺早。”
明月眼眸有些幽怨,她昨晚几乎就没怎么睡。
不是说有谁吵到她,昨晚很安静。
而是她察觉到李道专门用某种方法隔音了。
让她心目中有了无限猜测。
许玥儿到时面色平静,又或者明月身上发生的事已经让她不怎么在意这些事了。
她对李道的感情也不停留在这表面之上。
诚于道,诚于情。
李道从涂山紫怀中接过小玉儿道,“走了,吃完早点就去上朝吧。”
半个时辰后。
李道带着明月母女去往上朝,剩下的人则留在了王府之中。
毕竟这件事她们已经提前清楚了。
念头一动,李道和明月几人出现在皇宫。
在皇城之中,不允许远程腾挪,但这里面不包括李道等人。
因为李道之前规划的上朝时间,所以明月母女还有时间整理。
李道先一步来到大殿上。
“王爷,您坐。”
李道出现在大殿不久后,赵义便拿着一把紫金木制成的椅子走了过来。
李道也不客气了,坐了下来。
“赵公公,好久不见。”
李道对着难得一见的熟人招呼道。
赵义笑道,“是好久不见了,不过王爷您事务繁忙,少见也是正常。”
李道,“放心,不久后可能我们就能经常见面了。”
赵义一愣,“王爷的意思是”
李道,“等上朝了你就知道了,到时候不止你,你义父他们也能经常见面。”
赵义很快离开了,因为今日朝会匆忙,他还有更多事,一路上忍不住琢磨李道的话,但始终猜不出来。
不久后,除了李道外,第一个官员走进大殿内。
看到坐在椅子上的身影那人一愣。
但在看清楚李道的模样后,连忙躬身行礼道,“下官拜见武王殿下,武王殿下万岁”
“等等!”
“武王殿下怎么”
“你咒谁呢?”
万岁?
埋汰谁呢。
官员一愣,而后突然想到一些传闻,他拍了拍自己的嘴道,“应该是武王殿下寿无疆。”
李道点了点头,“这还差不多。”
随着第一个官员的出现,后面其余官员和你也一个个出现。
也都见到了李道,纷纷上来招呼。
一些年轻一点的官员甚至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
毕竟,他们许多人是听着李道的故事长大的,参政也是因为李道的影响。
尤其是那些朝堂上武官们。
一个个围在李道的身边说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