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尘路陈皮红枣

第234章 别有天地非人间(四)

靖白天师不急不慢地走在长长的宫道中,穿堂风将他的衣袖吹得鼓鼓的,也将他腰间悬着的青铜铃铛吹出清脆的声响。

沿着宫墙立着的宫人都垂着头,不敢抬眼看他。

李木子也低着头跟着靖白的脚步。

穿过重重宫阙,三人来到慈明殿。

殿内,地面铺着织金地毯,毯上用金线绣着祥云仙鹤的图案,殿顶正中的藻井居然是八卦图样,李木子一挑眉,这太后也是道门爱好者呢。

陈澈比他们先到,坐在下面的椅子上,看着眼睛滴溜儿转的李木子,他轻轻咳嗽了一声。

李木子这才回了神,屏声敛气跟在靖白身后。

太后坐在上头,一脸和气地看着靖白道:“呦,这就是你那小师侄?抬起脸来我瞧瞧?”

李木子乖巧地抬头行礼。

“哎,这是你养的狸花?”

“正是。”

靖白开口道:“这狸花颇有灵气,我师侄一直就带在身边,平时驱邪做法也有个帮手。”

道微夹着嗓子叫了几声,果然很得太后的喜欢。

“上次你说想让刑部的陈大人一起查,今儿我把他叫来了。”太后用手指了指陈澈,却没有直说。

靖白天师知道太后这是还是在气他给陈澈批命的事情,靖白向来识时务,顺着太后的意思朝着陈澈行了个礼道:“陈大人,您看?”

“能助天师一臂之力是在下的荣幸。”陈澈行礼,又朝太后道:“转世之事我是不懂,但查案子我懂。这事儿若按着我刑部的法子,我得从头查一遍。当年案子的卷宗,相关证人都叫来问一问。”

张太后微微点头,“刑部确实是这样的套路。这些我哥哥都做了一遍,证人也都带来了京城,你且去问问。”

张太后又道:“我娘家哥哥原本是不信的,可他一圈查下来,自己也信了。”

“那孩子我也见了,忠厚老实,根本不是那种奸诈之徒。连他自己的都很奇怪怎么会彦哥死前的感觉和意识。他自己也想见见天师,问问关于转世的事情。”

靖白天师点头,“原本昨日就该见的,但我在玄妙观还有讲法的事情,所以耽搁了。”

“说起玄妙观,听说观里的梅树着了妖气,被你的炼丹炉炸了?”太后眉目一转。

一旁伺候的蔡公公笑着道:“昨日的事情,今日满京城都知道了。宫里也传得神乎其神,老奴这心也挠得痒痒,就想知道怎么回事呢?”

靖白天师垂下眼帘,“不是梅树着了妖气。”

“那是什么事?”太后看着靖白天师,她记得那株梅树下埋着她那个没福气的孙女,难道是没将她迁回皇家目的而有怨气?

要是事情曝露出来,岂不是她这个太后没有半点悲悯之心,任由皇室血脉潦草葬在道观梅树下才引起这般邪事?

靖白轻声道:“哪里是梅树的怨气,都是无知之人的讹传。”

“哦?那是怎么回事呢?”太后微微一笑,靖白这人向来有分寸。

“我多年前也在玄妙观修行,那时的主持还是毛道人。”

太后终于想起了这号人物,“怎么?你与他交好?”

“算是往年交吧。他年长我许多,慷慨授予我炼丹之法。这次回到玄妙观,我触景生情,想起毛道人当年之事,看他众多徒子徒孙用心读经,心里很是宽慰。但我稍了解,才发现毛道人最擅长的炼丹之法已然失传。”

靖白真诚地看着太后,“我就想着传道于玄妙观众人,就将丹炉移至梅树下,教道众人炼丹之法。我见一小道儿颇有灵性,就让他执炉,他年纪尚轻,第一次掌炉,控制不好火候,炸了炉子,其实就是一件平常事。”

蔡公公拉了脸,“哎,可玄妙观的人说,是你亲口说梅树下有怨气才将老梅树给炸开了?你这是欺骗太后?”

“哪里。太后娘娘,你也知道,小道儿炸了炉子,怕是要被主持赶出去。这事儿本就不是他的错,是我判断错了,才让炼丹出了差池。梅树下的怨气,不过是让各人都圆了脸面。区区小事,没必要驱逐小道儿,也没必要启禀宫里。”

靖白叹了口气,“我倒是没想到,就这事儿这快就传得满城皆知。”

太后似乎赞同这说法,但又有些担心,“那确定是没有怨气的吗?不会影响什么人吧?”

“太后娘娘,您看要不等张家的事了了,我就在玄妙观做法七日,重新起丹炉炼丹。这株百年老梅定能长出新枝,也就化解这怨气的说法。”

太后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迁坟是不可能的,那就会把公主的事情曝露出来,但也不能有真有什么怨气,万一影响到自己那还了得。

靖白天师办事真的是没有半点瑕疵的,不是梅树的怨气,是为了小道儿的生计,是他的宽容大度,这会儿又要做法祈福,替太后消除了后顾之忧。

蔡公公心里滚了两三遍,这靖白天师还真是个能人,做事儿一点儿不漏。

靖白天师看着蔡公公道:“到时还请蔡公公帮忙。”

“这这,天师可折煞老奴了。有什么事您吩咐就是,哪里说什么帮忙不帮忙的。”蔡公公弯腰笑道。

“其他都还好说,就是丹炉一时半会要重铸一架有些麻烦,我想着宫中原来的凌霄殿内还有丹炉等一具用品......”

靖白天师说了一半,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又道,“若是不方便,我想想能不能从玉清观......”

“无碍。”太后道:“原本过了年,我要把凌霄殿拆了建流花宫,里头原来的用具原本也打算融了。既然你这里有用,你尽管拿去用吧。”

靖白天师起身行了大礼,“多谢太后恩准。”

正说着外头响起了阵阵人声。

一干人给太后行礼后,蔡公公指挥着侍女给各人上茶。

“靖白,这就是我娘家嫂嫂,还有这位杨公子。”太后吃了口茶,指了指坐下的紫衣妇人和她身边的年轻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