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蔡京高俅不择手段

宋江在营帐中苦思对策,最终决定先派使者前往京城,试图与朝廷谈判,争取保住赵天明和鲁智深的性命,同时为梁山争取更多的利益。

吴用挑选了能言善辩的燕青作为使者。燕青带着梁山的诚意和条件,快马加鞭赶往京城。

京城中,宋徽宗在高俅和蔡京的怂恿下,本就对梁山充满敌意,对燕青的到来并未表现出多少善意。

燕青不卑不亢,向宋徽宗表明梁山的忠心,称梁山众人只是被奸人所逼,才落草为寇。如今愿为朝廷效力,只求放过赵天明和鲁智深,并给予梁山众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高俅在一旁冷笑道:“梁山贼寇,作恶多端,岂能轻易放过!”

蔡京也附和道:“陛下,切不可听信这贼人的花言巧语。”

燕青据理力争,言辞恳切,宋徽宗心中略有动摇。

就在此时,朝廷中一些正义之士站了出来,为梁山说话。他们指出梁山众人多是被世道所迫,若能招安,为朝廷所用,也是一件好事。

宋徽宗陷入沉思,最终决定先将燕青留在京城,再做定夺。

燕青在京城等待消息的日子里,四处活动,试图说服更多的官员支持梁山的招安。

而梁山这边,宋江等人焦急地等待着燕青的消息。

李逵焦躁道:“哥哥,这鸟朝廷若是不肯答应,俺铁牛就杀将过去!”

宋江喝道:“不可鲁莽,且看燕青兄弟能否带回好消息。”

与此同时,高俅和蔡京见宋徽宗态度有所松动,心中焦急。他们暗中派人在京城散布谣言,说梁山贼寇不可信,一旦招安,必生祸乱。

宋徽宗听闻这些谣言,又开始犹豫起来。

燕青得知此事,深知情况危急。他冒险求见宋徽宗,再次表明梁山的诚意,并指出那些谣言皆是高俅和蔡京的阴谋。

宋徽宗半信半疑,决定派亲信前往梁山查看情况。

亲信来到梁山,看到梁山众人虽然落草,但军纪严明,并非如传言中那般凶残。

亲信回到京城,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宋徽宗。宋徽宗终于下定决心,答应招安梁山,但提出了一些条件,如梁山众人需接受改编,听从朝廷调遣等。

燕青带着宋徽宗的旨意回到梁山。

宋江等人闻知可以招安,但需接受条件,众人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武松道:“哥哥,这朝廷的条件如此苛刻,恐有诈。”

林冲也道:“不可轻信,以防中了奸人的圈套。”

宋江道:“如今局势,若不招安,赵天明和鲁智深性命难保,梁山也将永无宁日。且先应下,日后再作打算。”

最终,梁山众人决定接受招安。

吴用得知赵天明和鲁智深被囚于大牢,作为筹码要挟梁山,便在营帐中苦思营救之计。

吴用轻摇羽扇,目光深邃,道:“要救赵天明和鲁智深兄弟,需得从长计议,巧施谋略。”

一旁的燕青挺身而出,道:“先生,我在京城时与李师师姑娘有些交情,或许可通过她获取一些消息,探寻救人之法。”

吴用眼睛一亮,道:“此乃一着妙棋。燕青兄弟,你速速前往京城,寻李师师姑娘相助。但此行需万分小心,切不可暴露行踪。”

燕青点头应道:“先生放心,燕青定不辱使命。”

燕青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寻到李师师处。李师师闻听梁山兄弟有难,亦是忧心忡忡。

燕青道:“姑娘,如今赵天明和鲁智深两位哥哥被囚于大牢,生死未卜。还望姑娘能助我一臂之力。”

李师师蛾眉微蹙,道:“燕青小哥,我定当尽力。只是这大牢戒备森严,需得从长计议。”

燕青道:“我听闻那负责大牢的官员对钱财颇为看重,或许可用金银贿赂,买通关节。”

李师师思索片刻,道:“此事可行,但需寻一可靠之人传递金银。”

燕青道:“姑娘,我在京城还有一旧友,为人忠厚,可托他行事。”

于是,燕青与李师师秘密联络旧友,备下重金。

那旧友设法接近大牢官员,趁其不备,将金银送上。大牢官员见钱眼开,态度稍有松动。

燕青又通过李师师打听到大牢的换防时间和内部布局。

吴用在梁山也没闲着,他派出机灵的探子,混入京城,与燕青互通消息。

探子带回燕青的计划,吴用细细思量,加以完善。

吴用吩咐道:“诸位兄弟,今夜我们便行动。李逵兄弟,你率一队人马在大牢外接应,以防有变。林冲兄弟,你带领高手随燕青潜入大牢救人。”

是夜,月黑风高。

燕青与林冲等人身着夜行衣,按照事先计划,趁大牢换防之时,悄悄潜入。

大牢内,燕青凭借对地形的熟悉,避开巡逻守卫。

终于,找到了关押赵天明和鲁智深的牢房。

燕青轻声呼唤:“赵大哥,鲁大哥。”

赵天明和鲁智深闻声,惊喜不已。

燕青迅速打开牢门,林冲等人护在左右。

就在此时,巡逻守卫察觉动静,大声呼喊。

燕青等人且战且退,与赶来的官兵展开激烈搏斗。

好在李逵在外接应,一阵冲杀,打乱了官兵的阵脚。

燕青等人成功救出赵天明和鲁智深,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撤离京城,返回梁山。

梁山之上,众人欢呼雀跃。

赵天明和鲁智深感激涕零:“多谢诸位兄弟相救!”

吴用微笑道:“皆是自家兄弟,不必言谢。只是高俅蔡京那厮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需严加防备。”

众人齐声应道:“愿听先生安排!”

高俅和蔡京设计改变徽宗行进的路线,这一阴谋使得梁山好汉的营救行动变得愈发复杂。

燕青等人带着赵天明和鲁智深,在撤离京城的途中,竟意外地碰上了徽宗的队伍。

一时间,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徽宗坐在龙辇之中,神色惊愕。高俅和蔡京趁机进言:“陛下,定是梁山贼寇欲行不轨!”

燕青连忙上前,跪地高呼:“陛下明察,我等并非行不轨之事,实是为救被奸人陷害的兄弟。”

徽宗怒喝道:“大胆!竟敢在朕面前巧言令色。”

此时,林冲手持长枪,护在燕青身旁,朗声道:“陛下,我梁山众人皆是忠义之士,无奈被高俅、蔡京等奸贼所迫,才落草为寇。”

高俅冷笑道:“贼寇就是贼寇,还敢狡辩!”

李逵早已按捺不住,挥舞着双斧,大声嚷道:“皇帝老儿,你被这两个奸臣蒙蔽了双眼!”

徽宗身旁的护卫纷纷拔剑,场面剑拔弩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天明挺身而出,道:“陛下,我等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次被囚,全是高俅、蔡京的阴谋。”

鲁智深也道:“陛下,若不信,可详查此事。”

徽宗见众人言辞恳切,心中略有动摇。

此时,吴用在梁山得知这一情况,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他赶忙派人快马加鞭送信给燕青,叮嘱燕青务必稳住局面,不可冲动行事。

燕青收到信后,再次向徽宗进言:“陛下,我梁山众人愿为陛下效力,只求陛下能明辨是非,还我等清白。”

徽宗沉思片刻,道:“此事朕自会派人调查。若你们所言属实,朕自会还你们公道。”

高俅和蔡京见徽宗态度有所缓和,心中焦急万分。

徽宗下令暂时将燕青等人看管起来,待查明真相再做定夺。

燕青等人虽被看管,但心中仍存希望。

而高俅和蔡京却在暗中谋划,企图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再次加害燕青等人。

他们买通了负责看管的官员,欲在食物中下毒。

幸好燕青机智,察觉到食物有异,躲过一劫。

梁山这边,吴用也在积极想办法营救。

他派出善于打探消息的时迁,潜入京城,了解情况。

时迁凭借着高超的轻功和敏捷的身手,成功混入了关押燕青等人的地方,将里面的情况传递回梁山。

吴用得知高俅和蔡京的阴谋,心急如焚。

他召集众好汉,商议对策。

宋江道:“我等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救出燕青他们。”

武松道:“不如我带领一队人马,杀进京城。”

吴用摇头道:“不可鲁莽,如此行事,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吴用决定利用梁山在京城的一些人脉关系,制造舆论压力,迫使徽宗加快调查进度,同时揭露高俅和蔡京的阴谋。

高俅和蔡京眼见自己的阴谋即将败露,心中愈发焦急,决定采取更为狠辣的反击手段。

高俅首先在朝中拉拢了一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官员,组成了一个利益同盟。他们在宋徽宗面前不断进谗言,试图动摇宋徽宗对梁山众人的信任。

另一方面,高俅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势力,暗中调动兵马,在梁山周边部署,形成威慑之势。他企图以此逼迫梁山众人就范,放弃为自己申辩。

蔡京则从经济方面入手,他勾结富商,操纵市场,使得梁山与外界的贸易受到严重阻碍。梁山的物资供应逐渐紧张,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安的情绪。

同时,蔡京还派人在民间散布谣言,诋毁梁山众人的形象,煽动民众对梁山的恐惧和厌恶,试图切断梁山的群众基础。

此外,高俅和蔡京又设计了一个圈套。他们故意放出假消息,声称宋徽宗已经决定严惩梁山,并且要对梁山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他们希望借此引得梁山众人自乱阵脚,做出冲动的举动,从而给他们以把柄。

然而,梁山众人在吴用的智谋和宋江的带领下,并未轻易中计。他们一方面加强内部的管理和安抚,稳定人心;另一方面,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向宋徽宗传递真实的信息,揭露高俅和蔡京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