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大乾起源·“三阙台”计划

大业十一年冬,大离战败。

敌方不是塞北。

毕竟,当时的灵帝已经无计可施,正向胡人申请合作。

塞北的态度,暧昧不明。

动手的,是一个新兴的国度。

新到什么地步?

新到刚出现一年。

相比五百多年的大离,新生的“乾”。

就像一块刚出炉的小饼干。

一捏就碎。

大离人不可能承认,它是国家。

通常的称呼,是“流民”。

但就是这么一伙流民,这么一块饼干。

狠狠亮出了獠牙。

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离,打得落花流水!

……

大业末年,已经出现了混乱的景象。

先前的打压女子、“采花官”,不过是个开头。

等到了大业十年,“废妃出逃”事件后。

龙颜大怒。

灵帝从来没想过,入了宫的“村姑”,不起眼的“若答应”,能干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

他一查,发现自己后宫三千佳丽,类似的事情,居然还有不少。

和侍卫有情的。

和太监对食的。

和宫女贴贴的。

搬到一起住的。

打麻将的。

狂炫[炫炫草],把自己撑成球的。

灵帝:???

美人们,好像并不像他想的那样。

服服帖帖、老老实实。

做一个生孩子的机器。

等着他来临幸。

等着贡献自己,为他开枝散叶。

等不到他,就哭,就怨。

灵帝第一次发现,自己不是宇宙中心。

反而,很多余。

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后宫的每一个人,不是物件。

而是越想越气!

灵帝把查出来有问题的,当场惩处。

其他的,也没有放过!

挨个祸祸了一遍。

手段的荒唐,[三江台]都不忍记述。

一时间,死的死,残的残。

若非如此。

和亲也不至于轮到[梨园]头上。

但凡有一个完好的宫妃、宫女,内务府改个碟,转身就能把她包装成郡主。

哪里会牵连雀官?

但,一个也没有!

……

灵帝很快就玩腻了。

没有感情的帐中欢。

不欢。

就是皮肉而已。

厌倦了的灵帝,觉得自己老了!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老。

他开始把目光,投向臣子的家眷。

甚至看了不少小话本。

《霸道陛下和丞相妻》。

《夺命帝王狠狠宠》。

《我和师娘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时任帝师的晏春秋。

害怕极了。

……

在以上事情成真前,看出来不妙的晏春秋。

请好友、言官,蒋礼。

去跟陛下讲讲礼。

言官引经据典,说了一堆。

灵帝:讲得很好,赏。

蒋礼:不敢当,不敢当。

灵帝:赏你断头之刑,请吧。

放心,你的妻子我会好好养着的。

蒋礼:……???(吞下一串大离国骂)

事发突然,年轻的晏春秋和好友,都没有预料到。

皇帝的脾气,说变就变。

曾经学课本,还觉得史书里的“伴君如伴虎”,不过如此。

晏春秋当了皇帝的师傅。

时间久了,更是有一种错觉。

“这小子傻了吧唧的,顺毛撸就行。”

直到此刻,具体的案例,给他上了一课!

只是,这一课的学费,太过昂贵。

是好友的命。

……

经历了“废妃出逃”、“后宫事变”。

灵帝对自己的魅力大为怀疑。

老皇帝终于意识到。

妃子的躲闪,不是害羞。

是嫌弃。

人不自信了,性格就开始喜怒无常了。

喜怒无常,又大权在握。

就像是婴儿拿枪。

危险性up↑up↑!

皇家供奉的天赋者,一拥而上。

蒋礼沉默了。

等消息的晏春秋,也沉默了。

陛下,不讲武德!

不走程序!

好歹先下大牢吧?

蒋礼为人不太会变通,直言道:“陛下,这不合规矩。”

灵帝:“朕就是规矩!”

陛下不讲理。

怎么可能讲礼?

天赋者下手前,蒋礼叹息一口气:“我还是太年轻……”

当堂,人头落地!

但他的妻子,却逃得一命。

带着身后的骆家。

曾经的灵帝派。

倒戈了皇子饼。

四处奔波。

终于一点点,亲手拆掉了狗皇帝的宫殿。

毁掉了他的皇图霸业。

让灵帝失去最后的希望,看着自己一天天落败,再挣扎着死去。

为蒋礼报了仇。

而骆姑娘能逃得一命,干成这些。

还真不是晏春秋的功劳。

反而是靠着那些奸臣!

……

王太监和“采花官”们,是小人。

但是,他们是讲究可持续发展的小人。

他们办事,是很灵活的。

虽然说,灵帝要的是美人。

但如果美人给了足够多的钱。

或者有莫班主这样的人物出面,保下来。

“采花官”们也不会硬来。

赚点外快而已,拼命就不值了。

某种程度上,他们比普通臣子,更了解灵帝的心思。

当蒋礼这个言官,血溅当场。

很快,得知了事情经过的“采花官”们。

猜出来了灵帝的心!

小人们:???

陛下,那是你臣子的家眷啊!

别逼反啊!

小人们还想接着干下去。

连他们都不想看到,大臣们联合起来,把灵帝推翻。

当下,百般奉承,千般引导。

终于把灵帝的思维,引开了。

——大臣的家眷,有什么好。

——朕要流芳百世,让后人日日瞻仰!

灵帝琢磨。

灵帝灵机一动!

天子一拍脑门,有了一个馊主意。

“朕登基以来,国富民强,为大离贡献了这么多。”

“该当纪念!”

他决定,在“逐水”、“暴水”和“富水”的交汇处。

三江台对面。

建造一个人文景观。

仿造三江台,造一个“三阙台”。

光进出的门,就要有三个。

要像仙宫那样宏伟。

建成之后,百姓天天参拜。

美人们再住进去,天天唱曲儿。

“采花官”们一合计。

这法子可以,这法子不会涉及到大臣的利益。

建造“三阙台”,总得拨款吧?

下面的民夫,不想被征来修台。

总得交点钱,免去徭役吧?

上面拨款,下面贿赂。

两边都给钱,中间不就肥了吗?

“好方法,好方法,陛下圣明!”

一声声的吹捧里,灵帝又觉得自己行了。

盖章,准!

王太监和“采花官”们,只看到了大臣造反的可怕。

却没有看到普通人。

王太监甩了甩手:无所谓,贱民而已,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宫的墙呢!

劳民伤财的“三阙台”计划。

浩浩荡荡地动工了。

才建了不到半年。

就催生出了不少,活不下去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