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2章 一起来种地

    “啊?”小家伙瞪大眼睛,迷迷糊糊的。

    他完全不相信自己所听见的。

    这种涨了的话,怎么会是从父父嘴里说出来的呢?

    对于儿子的错愕,圣上当做没看见。

    垂着眸,捏着胖手:“朕问涨了吗?”

    小胖崽愣愣地看着自己的父父:“涨,涨了。”

    他还重复了两遍。

    泠然如高山积雪不可冒犯的陛下满意点头,唇角微勾:“如此便好。”

    小胖崽脸上出现了大大的问号。

    问号是1002具现化的。

    一人一统的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

    1002咽了咽口水,颇为惊愕地对着小胖崽说:“大哥抢我台次了吧?”

    小胖崽弱弱地回:“是,是啊。”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的陛下听了他们的交谈,但笑不语。

    这不过是他实行的第一步。

    谁若是成了他孩子长生路上的阻碍,他便要谁死。

    一切有利的都要成为裕儿活下去的资粮。

    宁可我覆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他。(此处特地用了两个不一样的负,因为皇帝就是这样的人。)

    -------------------------------------

    时光如梭,转眼便过了几个月,又是一年元旦将至。

    华清宫的玉米早早就收获了,不过小胖崽看了,种子并不多,还是要多种几茬。

    皇后急于给小胖崽都做点事,好弥补她的亏欠。

    便大包大揽,好好的皇后也不做了,跑去当儿子口中的“大昭玉米总负责人。”

    看皇后的样子,还颇为荣耀。

    “殿下歇歇吧。”姜元兴看着小胖崽蹲在椅子上,艰难地握着炭笔写字。

    上好的银丝炭噼里啪啦地燃烧着,偌大的一张金丝楠木案上趴着玉雪可爱的孩子。

    他下半身蹲着,上半身趴了一半在桌子上。

    这样高难度的姿势,也亏得他想得出来。

    这本是圣上偶尔批改奏章所用的,小胖崽自己有一张。

    可是最近却要强较真,非说自己是小皇帝,要像老皇帝一样认真。

    丰神如玉、郎独绝艳的老皇帝晏寂渊“……”

    便有了近日之景。

    “伴伴不要再劝了!朕已经决定了。”小家伙胖手一挥,屁股一扭,概不理会。

    拿着橡皮涂涂改改。

    娘娘实在辛苦,种地晒得黝黑,小胖崽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他有时候的脑子里会生出很多想法,皇后抱着他,跟他讲述着种玉米的一处处趣事。

    小胖崽听着听着,好像就看到了长大后的胖崽站在一处农田上,听着前面的老者讲述着种地的画面。

    二者互相融合,小胖崽仿佛想到了什么,一下子挣脱了怀抱,扭着屁股跑回了紫宸殿。

    还边跑边喊:“娘娘等等我~”

    姜元兴拗不过他,只好时不时呈上茶点。

    眼看着差点是吃了一碟又一碟,小太子肚子都撑得浑圆,他还是没写完。

    正当姜元兴忍不住时,小家伙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挥舞着纸张,脸上绽放着大大的笑容:“好耶!玉米的种植心得,由胖崽出品,伟大的农民讲述。”

    许是趴了太久,一个没站稳,他便歪歪地向后倒。

    直把殿中诸人吓得肝胆俱裂。

    “殿下!”姜元兴惊呼出声,毫不犹豫地扑过去给他当个肉垫。

    不过总有人比他更快,不是暗卫,而是当今皇帝。

    小胖崽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业上断断续续的。

    圣上也不在意,等着他六岁时再好好学便是。

    朝臣们劝了许久,可贺夫子也和陛下站在了一块。

    他是天下间名望最盛的大儒,朝堂上的读书人哪个不仰慕他?

    连贺夫子都说殿下聪慧至极,并非凡人。

    当因材施教。

    别看贺夫子说得冠冕堂皇,他只是受不住小太子睁着眼恳求地看着他。

    圣上拍了拍儿子的屁股,不咸不淡道:“殿下少作妖。”

    小胖崽扭了扭身子,倒也没跟父父吵嘴,他举着纸张,高高扬起:“父父快看!”

    圣上便接过去看了。

    小胖崽趴了一会,便拉扯着明熙帝的衣服。

    薄薄的,而且只有两件。

    他又摸摸自己身上,那厚厚的袄子,还有毛绒绒的围脖。

    顿时大感心疼:“父父,你已经够美了,不要穿得好少。”

    圣上闻言一怔,抬手看了会。

    坐在那灼热的室内太久,他竟也忘了。

    小胖崽像条幼犬一般在他身上闻来闻去,然后眉头一皱:“香香的,还有一股焦焦的味道。鱼儿不喜欢。”

    明熙帝垂下眼眸,不动声色:“朕下次注意一些。”

    小家伙不疑有他,见父父应了,便又指着他的心得叫父父看。

    嘴巴喋喋不休:“父父,这是大学生裕儿知道的,还有叮叮教我~但是叮叮说相隔太久,还有差别。鱼儿问他怎么办,他叫鱼儿自己想。”

    说到这里,他就顿住了,抓了抓肉脸,有些苦恼。随即便眼睛一亮,一副快点问我吧的样子。

    “裕儿可想出来了?”圣上见他神色,便好笑地问道。

    “我想出来了!鱼儿觉得亲身下河知深浅,我没有种过地,娘娘只种了半年。我们都不如百姓,鱼儿想,可以叫百姓一起来种吗?不需要很多人,只要一点点。”

    小胖崽伸出一根胖手指,神采飞扬。

    圣上一直在认真地倾听,一边也在思考抽取一部分人实施。

    他原以为小傻子是想叫宫女太监们去种,圣上便想着该如何教他,且让他开心。

    没想到小家伙想的计划与他不谋而合。

    明熙帝的眼眸里浮现笑意,将儿子高高抛起:“殿下真乃神仙人也。”

    民,社稷之本。

    粮,百姓之根。

    稻、黍、稷、麦、菽是如今主要的粮食,漠北人以放牧为生,可也会种植黍米、稷,大昭种的最多的便是小麦,往南边一点,便是稻米。

    可稻米一年一熟,又有赋税。

    百姓有几家能拿得出水田?多是租了地主的田地来种。

    圣上以强硬手段,抑制土地兼并,却也干预不了私下的买卖。

    若是风调雨顺,一家五口,一年下来,也不过混个温饱。

    若是有天灾降临,那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于粮食的渴望,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无法想象这样的疯狂。

    而圣上,恰好也受过这样的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