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崛起阳江牡丹

第393章 民主初绽

革新之路·民主初绽

随着各地绿营军纷纷归降,大明的大半江山重归一统,百姓们沉浸在久违的和平之中,街头巷尾满是欢声笑语,可李奇的心中却并无半分懈怠,反而被更沉重的责任压得愈发深沉。

如今,他不仅是战功赫赫的东南诸省府总督,更是众人眼中力挽狂澜、光复山河的英雄。凯旋的队伍刚踏入京城,百姓们便自发夹道相迎,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街巷。“李总督,您辛苦了!”“多亏有您,我们才有今天的太平日子!”百姓们的声声感激,如滚烫的暖流,却也让李奇倍感压力。

还没等他喘口气,各方势力的态度便如潮水般涌来。朝中一些老臣,身着朝服,神色庄重,纷纷跪在李奇面前,言辞恳切:“李总督,如今大局初定,百姓盼望着安稳的生活,您威望极高,唯有您登基称帝,方能镇得住这天下,保我大明千秋万代!”他们的话语里,满是对李奇的尊崇与期待,却也带着几分封建的执念。

与此同时,流言蜚语也在暗中滋生。市井之中,有人窃窃私语:“李奇手握重兵,又立下不世之功,他真的甘心只做个总督?说不定哪天就黄袍加身了……”这些流言,像暗处的毒箭,带着猜疑与不安,试图扰乱人心。

李奇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国家走向的关键时刻,必须做出明确的抉择。于是,他召集各方人士,在绿水书院的议事大厅里,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集会。书院的大厅宽敞明亮,可此刻却被紧张凝重的气氛填满。

李奇站在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众人,缓缓开口:“各位,我李奇能有今日,靠的不是我一人之力,而是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是百姓们的全力支持。如今江山初定,我们要的不是一个人的独裁统治,而是让天下百姓都能当家作主。”他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如洪钟般在大厅里回响。

“称帝之事,绝无可能!我提议,建立民主议会制。我们推选各地贤能之士,组成议会,共同商议国家大事。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心怀天下,都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李奇的话一出口,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面露惊讶,小声嘀咕:“民主议会制?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儿,能行吗?”也有人眼睛一亮,拍手叫好:“李总督果然高瞻远瞩,这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办法!”

争论声此起彼伏,李奇却神色平静,耐心地解释着民主议会制的种种好处:“在这制度下,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每一项决策都为了百姓的福祉。我们不再被一人的意志左右,而是汇聚众人的智慧,让国家稳步前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被李奇的理念说服,开始支持民主议会制。那些原本叫嚷着让李奇称帝的老臣,也在他的耐心劝说下,逐渐理解了这一制度的深远意义,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成见。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奇和他的支持者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民主议会的组建。他们制定选举规则,选拔各地的贤能之士,力求让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阶层的声音都能在议会中得到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李奇时常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心声。他穿梭在大街小巷,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对国家发展的建议。百姓们看到这位总督如此亲民,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对民主议会制充满了期待。

随着筹备工作的逐步推进,民主议会的雏形渐渐显现。而李奇,也从一位战功卓着的将领,转身成为了国家制度革新的引领者,带领着新生的大明,向着民主、繁荣的未来大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