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崛起阳江牡丹

第380章 暗流涌动?破局之谋

暗流涌动?破局之谋

在明军营地,梁家富、郑大胜与胡有财领命而去,各自紧锣密鼓地筹备行动。梁家富迅速点齐一支精锐的海军舰队,战舰在波涛中列阵,帆影蔽日,士气高昂。他站在旗舰船头,目光如炬,心中暗自思忖:“此番平定朝鲜海军哗变,责任重大,定不能辜负将军所托,务必速战速决,打通粮道。” 海风呼啸,吹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似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郑大胜则率骑兵马不停蹄地奔赴鸭绿江附近,马蹄踏处,烟尘滚滚。一路上,他不断观察地形,与麾下将领商讨策应之策:“兄弟们,咱们此番任务是为梁将军的行动提供支援,要时刻留意对岸局势,一旦有变,即刻出击,绝不能让朝鲜叛军与清军有可乘之机。” 士兵们齐声响应,呼声在山谷间回荡,震得林鸟惊飞。

胡有财留在营地,指挥士兵加固工事,搬运粮草辎重,忙碌得不可开交。他虽身形魁梧,干起这些细致活儿却也一丝不苟,边劳作边鼓舞士气:“大伙加把劲!将军在外征战,咱们把后方守稳了,就是大功一件。等打完这仗,人人都有封赏!” 士兵们听了,干劲更足,营地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此同时,清廷方面也在仓促应对。多尔衮在朝堂上强压下众人的纷争,与几位心腹大臣密议后续行动。

“如今李奇分兵,想必是去处理朝鲜之乱,这是我大清的良机。” 多尔衮目光阴沉,扫视着众人,“我意趁其兵力分散,即刻组织兵力,对明军在唐山的主力发起强攻,夺回唐山,重挫其锐气。”

索尼面露犹豫之色,拱手道:“摄政王,此举虽看似有机可乘,但李奇狡诈多谋,万一他留有后手,我军贸然进攻,恐陷入圈套。况且,我军在大沽口等地防线也不可松懈,若抽调过多兵力,其他地方危矣。”

苏克萨哈点头赞同:“索尼大人所言极是,再者,我军虽有骑兵之勇,但明军在火器运用上也颇为娴熟,唐山城内如今必定戒备森严,强攻怕是伤亡惨重。”

海折粦却冷哼一声,满脸不服:“你们就是畏首畏尾!此时不战,更待何时?若让李奇在朝鲜与我大清之间腾出手来,往后局势更难把控。我愿率麾下铁骑打头阵,定能踏破明军防线!”

多尔衮眉头紧锁,权衡利弊后,缓缓开口:“海折粦勇气可嘉,但不可莽撞行事。传我命令,派多铎率部分八旗铁骑佯装攻打唐山,吸引明军主力注意,实则派出精锐部队绕道,突袭明军后方营地,打乱他们的部署。同时,传令大沽口守军,加强戒备,严防明军水师突袭。”

“嗻!” 传令兵匆匆而去,将多尔衮的命令传达到各处。

多铎接到命令,即刻整军出发。八旗铁骑浩浩荡荡,向着唐山进发,马蹄声如雷,气势汹汹。然而,行至半途,多铎却心中犯疑:“这李奇向来诡计多端,摄政王此计虽妙,可万一被他识破,我军岂不危险?” 但军令如山,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而在朝鲜海域,梁家富的舰队遭遇了哗变朝鲜水师的顽强抵抗。朝鲜战船呈扇形排开,炮火齐鸣,意图阻挡明军舰队靠近。梁家富见状,毫不畏惧,拔剑高呼:“众将士听令,今日之战,关乎大明国运与宁远百姓生死,冲上去,剿灭叛军!” 说罢,他率先驾船冲入敌阵,战舰两侧的火炮接连开火,火光冲天,海水被炮弹炸得掀起巨大的浪花。

明军舰队士气大振,紧随其后,与朝鲜叛军水师展开激烈厮杀。双方战船交错,士兵们短兵相接,喊杀声震耳欲聋。梁家富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手中长剑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叛军纷纷溃败。

在鸭绿江畔,郑大胜的骑兵严阵以待。对岸朝鲜境内,局势动荡不安,时有流矢飞过。郑大胜密切关注着对岸局势,忽见远处烟尘大起,似有大队人马移动,他立刻警觉:“全体注意,准备战斗!” 士兵们纷纷握紧武器,弓上弦,刀出鞘,只要对岸有异动,便会立即冲锋。

此时,在唐山城外,李奇察觉到清军的动向有些异样。他登高远望,见清军主力看似气势汹汹地直奔唐山而来,却隐隐有几分虚张声势之感。他心中一动:“莫非清军另有图谋?” 沉思片刻,他叫来一名亲信:“你速去后方营地,传令他们加强戒备,谨防清军偷袭。同时,派斥候向四周侦查,一有情况,立即回报。”

亲信领命而去,李奇则转身对城内守军下令:“清军欲攻唐山,必是想引我军主力出城,咱们偏不上当。加强城防,备好火器,等他们靠近,给他们迎头痛击!”

城头上,明军士兵迅速行动起来,搬运弹药,加固城垛。火炮被擦拭一新,黑洞洞的炮口对准城外。不多时,清军前锋部队已至城下,多铎纵马向前,高声叫骂,试图激怒明军出城迎战。然而,城头上却毫无动静,唯有那一门门火炮,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慑力。

多铎心中暗叫不好,正犹豫是否退兵,后方却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李奇派往后方的斥候及时发现了清军绕道的精锐部队,并迅速回报。营地内的明军早已严阵以待,待清军来袭,立即发起反击。一时间,营地内外杀声四起,清军的突袭计划彻底落空。

而梁家富在朝鲜海域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凭借着顽强的斗志与出色的指挥,击溃了朝鲜叛军水师,成功攻占港口,打通了宁远的粮道。消息传来,明军上下一片欢腾。

宁远军民得知粮道已通,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他们对大明的忠诚愈发坚定,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协助明军维持秩序,筹备物资,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