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她从来不带我出来玩
为了不引起注意,容珩特意将工匠分成几批,轮流进出山谷。他还嘱咐他们,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山谷中的情况,违者严惩不贷。除了修建房屋和仓库,容珩还秘密地收购粮食和药材。他深知,一旦发生战乱或是灾荒,这些东西便是保命的关键。他并没有大肆收购,以免扰乱市场,引起物价上涨。他只是暗中联系了一些可靠的商家,少量多次地购买,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粮食和药材运送到山谷的仓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谷中的房屋和仓库逐渐建成,粮食和药材也堆积如山。容珩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正在为未来做准备,为家人,也为百姓。容瑄的诗词刊登后,名声大噪,附庸风雅之辈趋之若鹜。一时间,三皇子府门庭若市,文人学子络绎不绝,都争相拜访这位“才华横溢”的三皇子。容瑄来者不拒,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对这些吹捧奉承之语照单全收。他出手阔绰,赏赐金银珠宝如同流水,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财大气粗。“三皇子殿下真乃当世奇才,臣拜服!”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学子,捧着容瑄的诗集,摇头晃脑地吟诵着,语气夸张得仿佛要将屋顶掀翻。“三皇子殿下的诗词,堪比李杜,千古流芳!”另一个瘦削的学子,激动得面红耳赤,仿佛容瑄的诗句是什么旷世奇作一般。容瑄听着这些阿谀奉承,心中得意非凡。他虚扶起众人,故作谦逊地说道:“诸位谬赞了,本皇子只是略通文墨,愧不敢当。”然而,他眼角眉梢的得意之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他甚至开始幻想,自己登基之后,将会成为一代明君,名垂青史。朝中一些老臣见容瑄如此挥霍钱财,结交文人,纷纷劝谏。“三皇子殿下,国库空虚,还需节俭啊!”一个老臣颤巍巍地跪在地上,苦口婆心地劝道。“是啊,三皇子殿下,这些文人学子,大多是沽名钓誉之辈,不可尽信啊!”另一个老臣也跟着劝道。容瑄却丝毫不理会这些老臣的劝谏,反而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们懂什么?本皇子这是在广纳贤才,为国家储备人才!再说,这点钱财算什么?本皇子自有办法筹集。”他心中暗自冷笑:一群老顽固,就知道守着那些陈规陋习,不懂得变通!等本皇子登基之后,定要好好整治一番!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容珩高明得多。容珩办那个劳什子书楼,表面上冠冕堂皇,说什么为了百姓,还不是为了赚钱?自己花钱结交文人,是为了宣传国家,提高国家声望,这才是真正的胸襟和气度!“容珩和姜茯谣,不过是一对虚伪的夫妻,装腔作势罢了!”容瑄在心中不屑地想,“他们搞得那么正义,还不是为了钱?”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英明神武,而容珩则显得愚蠢至极。深秋的阳光洒在街道上,姜茯谣牵着容正卿的小手,慢悠悠地走在街上。容御承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时不时东张西望。"姨母,那边有卖糖人的!"容御承眼睛一亮,指着不远处的小摊贩。容正卿也被吸引了注意力,咿咿呀呀地伸出小手指着那个方向。姜茯谣看了看摊位上的价格,轻轻摇头:"今天不买了,回去姨母给你们做蜜饯。"容御承撇了撇嘴,小声嘀咕:"姨母现在好抠门。"芸儿在一旁笑道:"小少爷,您不知道,王妃这是为了给您和正卿少爷存钱呢。""可是我听父王说,姨母现在很有钱的。"容御承歪着头,一脸不解,"为什么还这么节省啊?"姜茯谣蹲下身,轻轻捏了捏容御承的小脸:"傻孩子,钱再多也要省着用。不过"她顿了顿,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你们想吃的话,姨母还是会买的。"说着,她便牵着两个孩子走向糖人摊位。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挑选糖人,姜茯谣心中一暖。"王妃,您最近确实太节俭了。"芸儿小声说道,"连买件新衣裳都要考虑半天。"姜茯谣轻声道:"钱来得不容易,更要懂得珍惜。况且"她看了看远处的天际,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回府的路上,容正卿吃得满嘴是糖,容御承则开心地和姜茯谣说着话:"姨母,您真好!比我娘亲好多了,她从来不带我出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