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生产单位
“你昨天晚上去见了张校长?”
李组长的语气很轻松,就像是两个人坐在一起拉家常。
看来私厨那个地方并不保密,许大茂去的时候也都是光明正大。
身正不怕影子斜。
只要自身堂堂正正,何惧宵小之辈的流言蜚语?
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就把李组长的事情都说了说,包括被他烧掉的那三份‘纪要’。
之前不说,是李组长没问,而且那点事情,李组长知道更清楚,用不着他学舌,现在李组长问了,自然也是没有隐瞒的必要。
“你倒是大气,二十的股份,说给就给。”
“钱财乃身外之物,我只是看的没有那么重而已。”
“他又是三番五次的提醒,又是警告,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他说他的呗,我从始至终,就只有一个想法,做好自己的工作,服务大家,只要不来找我的麻烦就好。”
“想法很好,你不找麻烦,麻烦找到你头上呢。”
“那我就要绝地反击了,不让我活,那我也不让人好过。”
俩人拉家常似的聊了半天。
李组长心思微转,现在张校长拿了许大茂的钱,还是主动拿,许大茂以后应该是平安无事了。
细细想来,许大茂一路走来,做的都是好事,只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向许大茂同志学习’这个标语还真没有写错。
想到这里,又听到许大茂说道:“李组长,您要不要出去转转?”
“你又看到了什么?”
“看到您之前负责的文化办公室改制了,看到书架上多了一本红皮书,之前我还说请您帮我在管理局把把关呢,要不您屈尊过去指导指导工作?”
李组长从旁边拿了一份记录扔给了许大茂。
上面的内容更爆炸。
简单的形容一下,可以用‘顶岗实习’来形容。
但这个是只针对‘文科生’,说大学文科生脱产太久了,容易滋生享乐的心态,而且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治理土地,这些大学生脱离实际倾向十分严重,小资思想影响相当普遍,要是以后这些人掌握了生产资料,后果很严重。
所以必须要矫正,而且是‘矫枉必须过正’。
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今后的方向,是使文科院校附设工厂或迁到农场,办成半工半读或半耕半读的学校,使文科师生通过生产劳动体会和学习我们社会的机会。
这玩意……许大茂都没想过,对此他只想说上一句‘高瞻远睹’。
效果是立竿见影。
但说上一句实话,现在能读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从小在家都没有吃过苦,父母带娃别提多娇生惯养了,这直接让他们去‘半工半读’‘半工半耕’,百分百会有部分不满情绪。
举个例子,何雨水,要不是有许大茂,她读不了大学,丁秋楠,同样是一辈子考不上医学院。
不要说农村,农村现在连小学都没有,大部分住的还都是土坯房呢。这是表象,更深的意义是在从‘文化协会’到‘大学文科生’,那下一步会是什么呢?
让高高在上的天才大学生,贴近群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看完了吧?所以你不用担心我,我工作不力,我退下来,我闲赋在家,让有能力的上,我在家,我已经脱离了那个圈子,自然不会再找到我身上,也不会有人继续针对我。”
“每个人都在为目标而努力,只要我主动跳出来,我就是安全的,还有……文化办公室是我主动请辞。”
许大茂听明白了。
李组长的意思就是别担心他,他现在好的很呢。
也确实是如此,一路走来,走到了这个地位,身边自然团结了一批朋友,同样也是团结在别人身边,必然不可能真的会怎么样。
怪不得是‘谈心谈话’制度,还有那么多的‘冷处理’,去清闲单位‘沉淀或养老’,这些都成了潜规则。
“我今天看报告,前几天姬市长都去示范牧场视察,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还上了报纸,您就不去转转?山清水秀的是一个休养的老地方,半山坡上的环境比疗养院都要好。”
“他是去看他儿子,报纸我看了,做的确实不错,这也是大家都看重你的一点,关于工作,不仅是不折不扣的完成,还会拓展思维,做到最好,要想发展,离不开你这样的人才,只要是一心为公的人,都不会对你反感,相反关键时刻,还会有人好心抬你一手。”
许大茂留下来和李组长一起吃了晚饭。
聊的挺多,基本上都是在聊家常。
李组长也没有答应许大茂去管理局指导工作。
“组长,我这里还是缺少两个合适的人,现在开始筹建‘兽医部门’和‘兽药部门’,您这里还有合适的人员吗?”
“医药的事情,我这里可没人为你推荐……”
许大茂主动提出来,李组长都拒绝了,虽然不知道他在考虑什么,但拒绝就是拒绝了,或许是不想安排太多的人?
许大茂是从来不想那么多,只要有能力工作,不搞事就行。
吃过晚饭,天色渐暗,许大茂开车回家。
现在的管理局步入了正轨,真正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少,唯一的问题就是又开始缺钱了。
之前大手一挥,申请的所有经费都投入到了示范牧场里面,而这几个月招的人太多了,这些都要钱去养着。
财务部门的人数已经增加到了十个人,就这还有人员缺口,每个月关饷,还要分三天发放工资。
许大茂之前出的主意,还去学校搞爱国青年宣传那一套,别说现在了,再往后一百年,这个套路依旧好用。
就是事情发展的太快,导致现在连工资都不够了。
热血可以上头,前提是能吃上饭,要是断粮了,那就会立刻冷静下来,什么都不爱,只爱自己。
这件事也是没有办法,之前张校长提过这件事,许大茂也是又一次找了张校长。
不是要,是借,借了一笔钱用来发工资,等以后有钱了再还。
生产单位,只要是以后开始产出,就算是只拿五分之一,那也是很大一笔钱。
这个……就是垄断经营。
二选一就是垄断,那只有他们一家,应该是寡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