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捅娄子反方向的闲鱼

第1036章 办法

第1036章 办法

许大茂第一眼就看到了‘鸣炮奏乐’。

这玩意是真传统。

虽然山河中原自古都没什么乐器,也没什么音乐,或许对于山河儿女俩说,‘乐’不是咿咿呀呀式‘音乐’,而是敲锣打鼓式的‘鼓瑟吹笙’。

搭配炮声就很和谐了很多。

婚丧嫁娶要鸣炮奏乐,新店开张也要鸣炮奏乐,乔迁新居也要鸣炮奏乐,开个表彰大会也要鸣炮奏乐,盖房子也要鸣炮奏乐。

那新单位挂牌成立是不是也应该要鸣炮奏乐?

这样想就好理解多了。

‘炮’这玩意就是山河儿女的浪漫。

干点什么事都要鸣炮。

现在谁也想不到以后部分地区竟然会禁止放炮。

许大茂直接跳了过去。

直接开始认人环节。

别的不说,现在个人身份信息是真的全,祖上三代都查的清清楚楚,谁推荐,谁介绍,都有详细说明。

这里顺带提一嘴‘介绍人’,也可以理解为‘推荐人’,这就相当于是‘导师’帮你写推荐信,包括出远门都要单位开具‘介绍信’,用来证明身份。

最为熟知的就是‘加入某某队伍’‘入什么组织’的介绍人。

这些资料,也是个人信息,组织部门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家庭住址,家里几口人,父亲是干什么的,母亲是干什么的,有几个孩子,之前在什么单位等等,都很清晰,一目了然。

有些人来是一个人来,有些人来是带着好几个人来。

就比如许大茂,冉秋叶和文丽,他就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现在可没有什么规定,规定什么级别不能配备秘书,什么级别不能带着秘书一起调任……

身边带俩心腹,完全是很正常的行为。

“里面有我认识的,还有我不认识的,有同过班的同学,大家都讲两句聊两句,以后也好一起配合工作,按照座位慢慢聊,今天就是先让大家熟悉一下。”

白桦开始演讲,许大茂则是翻看着人员名单。

短短几天,人员就已经有了六七十人了,而且这个数据还要持续增加,这还只是干部,等后面开始建厂房之后,养殖工人那才是大头,要是步子迈的稍微大一些,一年就是千人大单位。

要是胆子大,一年就能超过轧钢厂的规模。

许大茂自然不会冒险。

此时他看的正是张校长推荐过来的人,本来以为是几个人,结果就来了两个,祁越宁和禹志学,而且说明只负责宣传处。

保卫处老马,这个是自己人,就不用多说了,这个许大茂也不会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关键时刻,老马的作用就突显了出来。

内部竞争,不会涉及到队伍,保卫和警察已经是顶尖的武力了。

说什么要文不要武,要是被逼急了,那是真的能动手,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至于张校长安排的人会不会有别的动作,许大茂是一点都不在乎,管他是不是锦衣卫,他只认那些认真完成工作的职工。

白桦是负责人事组织部门,是核心部门之一。

有邝老在背后,许大茂也很放心,而且白桦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这一点许大茂不否认,

杨桃则是办公室副主任,兼职做着主任的工作。总务后勤还没有分开,由姬长辉负责。

李一林是李组长推荐的财务人选。

发展规划部门还在规划之中,目前只有一个杜劲松带领之前那些老员工做着统计的工作,还升职了,从之前的科长,升到副级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有苦劳,现在单位突然雄起了,他这个老人,不升职实在是说不过去,哪怕只有苦劳。

倒是里面那几个吃干饭的副科干部,走的走,请病假的请病假,反正许大茂和杜劲松说的很明白,不想看到新单位有混日子的蛀虫。

能走的都走了,没门口走不了,只能告病在家,只要不让大领导看到,也只能如此了。

这告病还真是从古至今从上到下的好借口。

管理和养殖目前也是在筹划之中。

许大茂还有一个‘审计’的想法,只是现在不太合适,新单位刚成立,就开始搞监察,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只能暂时往后拖。

兽医兽药这个也是如此,需要专业性的人才,许大茂也打电话问过中医科学研究院,人家不懂这个。

要么是是传统的老方法,要么是抗生素类药品。

兽医兽药这也是‘大规模养殖’行业如今刚开始发展的原因。

一场病,直接就重头开始。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说的就是乱七八糟的病太多,有些家禽或者动物,一聚集,就会出现瘟疫,真就是非常离谱,直接全死亡。

有些公社大队里养一群鸭子,还是散养,一到夏天,弄不好就直接全死光,一个不留的那种,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从有病到死,也就两三天。

鸡瘟,鸭瘟,猪瘟,要是在农村长大的人,肯定是听过不少这样的词语。

这个问题,许大茂问了不少人,他也想了很多办法。

最后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以‘香江药物研发中心’直接去购买国外那些成熟的药物,最好是能买回来一套成熟的药物体系。

这玩意是重中之重,没有成熟之前,很难布局实现大规模养殖。

系统牧场里面的动物品种自然很好,在系统牧场里面也没有生病之类的问题,可品种好,免疫力强,不代表不会生病。

现在这环境正在热火朝天的炼铁搞工业,到处都是大黑烟囱,就别指望环境有多好了。

这事许大茂已经写信让人送到香江去了,让娄父这个老狐狸想想办法。

无论是坑蒙拐骗抢,事情总是要办。

以前的许大茂很看不惯那些用一些国外的新技术,也可以说抄袭,搞本土化。

现在他自己有条件了,也开始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这是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不是用来收割老百姓,是为所有的养殖人员谋福祉,在家里养点鸡鸭也算是养殖。

这么一想,他做的这件事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心里舒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