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捅娄子反方向的闲鱼

第888章 文学发展

第888章文学发展

文丽也发现了许大茂好像没有让她进屋的打算。

低头咬了嘴唇,眼中尽是幽怨之色。

“许主任,我身体有些不舒服,胸口有些痛……”

嘴里说的不知道是从哪本书上学来的情话,话还没有说完,就直挺挺的往许大茂怀里倒。

许大茂要是让开,她肯定是摔在地上。

此时此刻,许大茂脑子里想了很多,虽然觉得这样做不对,但他还是扶住文丽。

文丽又是猛的一扑,许大茂也是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两步,进入了房间。

文丽用脚关上了房门。

如果说唯一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房间里面没有摆放一个红沙发,少了一点潜规则的味道。

“许主任,我是什么洪水猛兽吗你为什么对我如此的避如蛇蝎呢”

关上门文丽也不装了。

许大茂:……

到底是教给她的这些

怎么都知道了他吃软不吃硬

越软他越爱吃。

“许主任,您检查出来什么问题了吗”

这文丽还是真是做出了万全的准备,没有决胜内衣,那就不穿内衣,那可是相当的大胆。

对于文丽来说,这或许是最近最好的机会,对她是绝佳的机会,只要回到了四九城,就许主任的性格,应该会很少再去养鸡场办公室了,这段时间就根本没有去过。

她是养鸡场办公室秘书,许主任根本就不去,她也根本就见不到人。

再拖下去,她就很难再有什么进展了。

所以她必须要好好把握。

可能是此生仅有的机会。

此时许大茂真的很想说上一句拒绝的话,可是真理握在手中,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

就是开不了口。

那还说什么呢

谁让她吃软不吃硬呢,也就是因为秦京茹年龄不达标,不然许大茂之前也很难拒绝。

反手搂着她的腰把文丽推倒在床上。

还以为她是真没穿内衣,结果也就是上面没有而已。

该保守的地方保守,该开放的地方开放。

屋内没有毛巾,三两下就帮她脱下来放在她的面前。

“现在你还有后悔的机会。”

文丽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把衣服咬在嘴里。

隔壁就是娄晓娥的卧室,许大茂心里的负罪感很重。

偷感也很重。

文丽嘴里咬着衣服,只有轻微的呜咽声。

【希望宿主再接再厉,获得基础奖励天赋:文艺青年。】

许大茂:……

这是最没有用处的天赋,这玩意只有在能吃饱饭,有闲钱的时候,才有点市场。

而且这玩意不是用来装逼的吗不对,这玩意不是病吗

还能是天赋的啊。许大茂只觉这个是debuff,一点都不正面。

如果对象是文丽的话,那就好像没有问题。

【恭喜宿主用行动实力获得了认可,获得进阶奖励:‘少女的祈祷’大礼盒,是否开启】

【开启】

【恭喜宿主获得文学3,您的文化功底提高了。】

许大茂:……

好好好,还玩配套是吧。

这玩意能有什么用

是能提笔写锦绣文章还是出口成章啊

对他来说完全是鸡肋的玩意,没用,他也不去科举,或许能写几首现代诗装一下逼

人家都是拿这个勾引妹妹,而许大茂又不需要勾引,现在这些妹妹都开始倒贴了,许大茂甚至怀疑文丽搞这一出,可能是李天骄在背后出的主意。

因为当初李天骄也是这样把他拿下的。

知道他吃软不吃硬。

说到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大家脱口而出,唐诗宋词元曲,这是小学都知道的知识。

但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唐诗里面那些著名的诗人,是不是都是官员

无论是写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李贺,还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都是官员。

有些人说了,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谪仙人,怎么会这么俗呢

那还真说对了,事实就是这样,娶的老婆都是官宦之家,老婆的钱,玩自己的浪漫,写过‘明堂赋’‘大猎赋’都是为了求官,是由于家庭的缘故,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这种献赋之策。

说白了,就是让领导赏识你的才华,不用考试,直接入仕。

后面是因为入了翰林成了一个闲散小官,他游历接触的都是一方大员,而他就像是一个御用填词人,这心里是有非常大的落差,他又是一个高傲之人,郁郁不得志,厌烦之下就离开了,如果他一直留在翰林,就不会有后面的颠沛流离。

还有杜甫就不说了,出生杜家,家世显赫,一生就是为了做官,到处奔波,属实是官迷,后面也算是如愿以偿了,虽然是个小官。

还有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人,孟浩然,这个也是一个人才。

科举考不上,就另辟蹊径。

这里分享一个大家都学过的一首诗。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就是一首典型的求官诗。

看名字,赠张丞相,诗名字只要是赠谁谁谁,不是有事相求,就是表达感激。

只要你能拍马屁,无论是皇帝还是丞相,科举考不上没有关系,自有别的办法入仕。

这说明一个问题,唐朝的这些诗人,都是饱读诗书想要入仕,而且还都能成。

然后到了宋词,这就更不用说了,唐宋八大家,哪个不是官身

为什么到元就是曲了呢

因为顶层的那些蒙古人看不起这些文学小道,元朝一共才有十几次科举,根本就不重视,而且就算是科举录取了,也当不了大官,都是闲散的幕僚行走,统治秩序还是以蒙古人为主,他们很多人并非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官职,大都是通过世袭获得的。

不重视科举。

诗词人家根本就更不在乎,所以一大堆知识分子,入不了仕,还要生活,那能怎么办,所以只能编曲,说书,都是为了生活。

这才有了元曲的发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