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太宗论举贤
王远连忙起身,深施一礼说道:“陛下还会暗器呢,微臣刚被吓到了!陛下的暗器手法盖世,百发百中,例无虚发,微臣佩服!”</p>
“噗!哈哈哈……”</p>
几个大臣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大笑起来。</p>
李二吹胡子瞪眼,指着王远说道:“诸卿看看,这小子是不是个谗臣?”</p>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王小将军今日替微臣说话了,那微臣就保他不是奸臣!”</p>
王远眼睛瞪的老大,一脸无辜地说道:“长孙伯伯,你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就是谗臣呗!”</p>
“哈哈哈……”</p>
众人笑过之后,李二问道:“王爱卿,朕知道你急着回去,但是你先别急。李艺伏法,朕已经决定派人过去主持大局,你怎么看?”</p>
李二这定是要布局突厥了,于是说道:“陛下,这一冬就要过去了,而我们与突厥人的贸易并无多少,据不良人在胡商之中打听到,突厥已经有了分裂的趋势,但我们却并无消息,再加上罗艺谋反之事,微臣建议扩大不良人,让他们到北地搜集消息,必要之时可以深入突厥内部。”</p>
李二点头说道:“可!你回去找王晊、君羡等人商量!”</p>
王远说道:“说到防备突厥,不得不提到朔方城,这个梁师都屡次引突厥人侵犯大唐,若是长此以往,任其发展,定会成为我大唐眼中钉肉中刺。区区一个弹丸之地,竟敢犯我大唐天威。”</p>
李二点头说道:“眼中钉肉中刺,确实如此,你有何法子,尽管说出来!”</p>
“臣建议,令夏州兵马不定时到其城外抓获俘虏,再有不良人协助,以利诱之做我方细作,再放其回去实施反间计,以离间其君臣。秋收之前再派出轻骑蹂躏其庄稼,致其城中粮储空虚军民挨饿,再经过一冬消耗,来年轻而易举即可将其拔除!”</p>
“好好好,此计甚妙!诸贤卿以为如何?”</p>
李靖说道:“上兵伐谋,攻心为上。陛下,老臣以为可行!”</p>
杜如晦说道:“老臣也觉得此计乃上策,到时或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p>
“老臣附议!”</p>
“臣附议!”</p>
李二拍板:“此事就这么定了!”</p>
说完,李二又看向王远,问道:“王爱卿,朕之所以未唤德彝,便是想问你,为何朝堂之上处处针对于他?”</p>
王远想了想,说道:“陛下,微臣虽说不常上朝,但也听闻了一些事情。”</p>
“何事?”</p>
王远将前世学过的太宗论举贤说了一遍。</p>
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封德彝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当时学的是文言文。)</p>
“陛下,可有此事?”</p>
这事在场的众人都知道。</p>
李二点点头,说道:“此事还不是你闹的?去年科举一下少了十多名进士,我大唐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一下少了十几人,他们的空缺不就得从下举荐上来才能用之?”</p>
萧瑀说道:“确实如此,我大唐取仕除了科考便是举荐,然而封相却以天下读书人不多,又要考察其品性德行为由,一直未曾有人中举。”</p>
王远说道:“陛下,这个老不死的明显是在针对微臣,若是只针对我,微臣无话可说,以后找机会微臣自然会打回去,但他如此做法却又是在挖大唐的根基,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此小人怎堪宰相之位?”</p>
“在座的各位在朝堂之上或许因政见不和互相攻讦,但也是为了大唐,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朝堂之下哪个不是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我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反正微臣不屑与之为伍!”</p>
李二与众臣面面相觑,众臣腰杆挺的笔直。</p>
众臣:没错,王小将军的评价非常中肯!</p>
李二:好家伙!简直是好家伙!</p>
李二说道:“行了,朕知道你急着回去,明日朕过去与你一同庆祝晋爵!”</p>
王远愣了一下,你想蹭饭就蹭饭,说的冠冕堂皇的,有意思吗。</p>
开口说道:“陛下,那种美食做工繁杂,你少带些人,否则微臣恐怕做之不及。”</p>
“哈哈哈……”</p>
李二虎目一瞪:“给朕滚粗!”</p>
“嘿嘿,陛下,臣那两个护卫跟着我讨伐罗艺,臣想给他们讨个勋爵,您看?”</p>
李二不耐烦地挥挥手:“圣旨明日就到!”</p>
“那微臣告退!”</p>
说完,王远就退了出去。</p>
萧瑀说道:“陛下,老臣以为王小将军说的虽有偏颇,但细思极恐。老臣与封德彝同为尚书左右仆射,时常一同讨论政务,朝下政务达成共识,朝上他又推翻提出异议。老臣以为德彝确有阴持两端、投机取巧之嫌!”</p>
高士廉说道:“老臣很早之前也有此怀疑。”</p>
长孙无忌说道:“封德彝此时已与那些门阀世家沆瀣一气,毋庸置疑。微臣怀疑,他与罗艺谋反之事或许也有瓜葛,今日弹劾刘师立或许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只是没有证据。”</p>
房玄龄说道:“封德彝不可重用!”</p>
杜如晦说道:“封德彝毕竟是秦王府的老人,没有证据还是先不要动他。”</p>
裴矩:“老臣赞成克明的意见!”</p>
陈叔达:“老臣附议!”</p>
李靖:“陛下,不是还有百骑吗?何不……”</p>
众人秒懂,李二说道:“此事容后再议。封德彝毕竟是尚书右仆射,朕担心这小子应付不了,朝堂之上各位爱卿稍微帮衬他一下,年轻一辈之中只有这小子将来能挑大梁。再看看你们家中那些小子,哪个能堪大用,回去之后严加管教,等咱们老了也能安心将担子交给他们!”</p>
“老臣惶恐,回去之后定会严加管教!”</p>
“谢陛下恩宠,老臣知道如何做了!”</p>
李二点头,表示满意:“嗯,明日退朝随朕去吃大户!”</p>
“哈哈哈……”